在这个什么都讲求”物质享受”的时代,很多人心里其实都在想一个问题:”有钱,真的就会快乐吗?”看起来答案很简单,有钱就能住大房子、吃好料、想去哪旅行就去哪,不就是幸福人生的标配吗?
根据《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最新一项横跨三万多人的大型研究,答案似乎开始明朗:钱,确实可以带来快乐。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约307万台币)后,幸福感会持续上升,且不会出现”达到顶点就停止”的现象,特别是原本生活困顿、幸福感较低的人群,一旦收入增加,幸福感的提升更是明显。
金钱的确是快乐的来源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你用钱在满足什么”,这项研究中的重点不只是”钱能提升幸福”,而是强调:”财富自由”之前,快乐会随著收入增加而明显增长,但一旦达到某个生活安稳的门槛,快乐的增加幅度就趋缓了。
现实中我见过不少例子,身边有些白手起家的人,甚至从一无所有一路拼到身家千万,刚开始有钱时的那种喜悦,是写在脸上的,比如说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带爸妈出国旅行、吃饭不再看价格,那种快乐是很真实。
但慢慢地,他们开始陷入另一种状态,钱好像永远不够用,房子要更大、车要更名贵、投资要更大胆,生意要越做越大,快乐不再来自”拥有”,而是来自”比较”与”炫耀”。然后如果稍微走错一步,跌入了死胡同,他们不甘心一直不断想要翻身,日子反而越过越窘境,人生最后只剩下不断要 “发达”,有时候我都在想,他们到底是拥有了财富,还是被财富反过来控制了?
这就像陷入一场快乐的悖论,我们拼命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却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生活本身典当了出去。最终,钱包鼓了,灵魂却瘪了;账户数字增长著,眼里的光却渐渐暗了。
那有钱真的能买到快乐吗?在生活的一定程度上,是的,但是却不是”越有钱越快乐” 。如果一个人原本连温饱都有问题,有了钱当然会感到快乐,因为不用再为下一餐焦虑、不必担心突然生病却没钱看医生,但当生活已经稳定、有车有房、餐餐温饱之后,再多的钱,只是”拥有更多”,却不等于”快乐更多”。
我个人认为,钱真的是维持人性尊严与生存品质的重要工具,有些人常常强调说,”钱不重要”,或者”我对钱不在意” ,往往这种人是因为从未真正体验过”没有钱”的窒息,或者他们是没有赚钱的能力,钱虽然不是快乐的终点,但却是生活的基本工具。
但当你有了稳定的生活基础后,真正的问题不是”我有没有钱”,而是”我知道我要用钱换来什么快乐?”钱应该是帮你买到快乐,不应该是让你越有钱越贪婪然后越痛苦,比如一个喜欢旅行的人,他会努力去赚钱,然后完成他看世界的梦想,那这个努力赚钱的意义就有了归属,再比如有些人很喜欢做善事帮助人,当他有钱时,他通过捐款帮助他人而得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真实的幸福,而不只是让钱成为银行数字的堆叠。
钱是活下去的基本,但不是决定你活得快乐的唯一标杆,因此人生赚钱,不要只是为了更多的钱奔跑,而是为了实现你的梦想而去赚钱;钱,是买得到快乐,但你得自己定义”什么才是你要的快乐”。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