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讯)患有严重地中海型贫血的大马男童在1995年赴新加坡求医,一名少女获悉配对成功后,欣然同意捐血母细胞。他们因此结下深厚情谊,30年来一直保持联络。
来自马来西亚沙巴州哥打京那峇鲁的宋传献在两个半月大时,出现面色苍白和嗜睡症状,确诊为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每个月都需要去医院输血,定期注射铁胺。
他的父亲宋绍兴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透露,他在1995年6月带著儿子赴新求医,为了筹集医药费还卖掉了咖啡店,幸好为儿子寻得一线生机。
他说,如果没有人捐献,儿子的预期寿命可能不到15岁,王凌是儿子的救命恩人。

捐赠者王凌当时只有18岁。她回想起接到院方通知两人的骨髓匹配时,自己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虽然父母反对,但她仍然坚持。
同年9月7日,新加坡中央医院血液学部门医护人员从王凌的血液中抽取了50毫升母细胞,把剩馀血液输回她的体内,之后把血细胞移植给当时没满5岁的宋传献。
由于两人没有血缘关系,这是世界上第一例透过抽取非亲属关系捐赠者的血液使患者痊愈的移植手术。
王凌表示,捐献血液母细胞并没有对她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她非常健康,还诞下两个孩子。
“这只是举手之劳,如果我没有这么做,日后肯定会感到内疚。”
现年49岁的王凌目前转换跑道,进修老年学课程。
宋传献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发生排异或并发症,只是每年还需赴新一次接受复查,直到15年后被医师宣告痊愈。
“因为这个疾病让我们两家人认识,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是我当然知道是有它自己的原因。也很感谢王凌姐姐能够把这个的骨髓捐给我,让我能够再次康复,也很感恩。”

宋传献说,虽然体力有限,但其他方面与常人无异。
他透露,他帮退休的父亲打理照相馆生意,两年前与女友结婚。
王凌也受邀出席婚礼,但因有事无法参加,成为她的遗憾。不过,她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看到宋传献现在成家立业,她感到非常欣慰。
从电话联络到透过社媒关注对方的生活,两人在过去30年保持联络。两家人一共见过四次面,有时是王凌和孩子去沙巴旅游,有时是宋传献自己或和家人来新加坡。
他们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去年11月。新加坡中央医院周五(11日)下午举行的造血细胞治疗和移植计划(HCTTP)40周年纪念活动,将是他们的第五次相聚。
王凌表示,因捐献而结下深厚情谊是命运的安排。
“在普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不太可能相识,尤其是(认识)来自东马的朋友。我们新加坡人大多数是往西马跑。我深信冥冥中的注定。所以(我)时不时会开玩笑跟传献说,造物者一定有重任给你,以后你一定成大器。”
除了宋传捐献接受的全球首例非亲属关系血液母细胞移植手术外,新加坡中央医院透过HCTTP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包括在2001年为一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另一名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全球首例非消融性脐带血移植。
该院透露,HCTTP推出40年来已进行了2,200多例移植手术,每一例都代表一个人重获新生。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