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强(51岁,超级市场业者)表示,于4月分开出3张支票予银行,以偿还信用卡费用,第一张支票是5588令吉37仙、第二张是4895令吉78仙及第三张是3346令吉73仙。
他指出,三张支票都是以邮寄方式,投进在士拉央拉也的邮筒内。第一张支票于4月7日已成功过账,他于9日才收到银行的未接来电,但他没有回电给银行,只在隔天(10日)才上网检查银行过账记录。
他说,查看银行过账记录才发现,第一张支票并不是过账到信用卡银行,而是一名印裔人士户头,数额没篡改;但第二张原本4895令吉78仙的支票,却被篡改为8895令吉78仙,而且也是汇款进入同一名印裔人士的户头。
没痕迹银行拒赔
“我当时也意识到第三张支票可能也会被盗用,所以立即向银行要求停止支票过账,过后在向银行要求查看第三张支票,惊觉原本3346令吉73仙数额,被篡改成1万3346令吉73仙!幸好即时停止过账,否则损失惨重!”
他指出,在向银行交涉了许久,并出示开过的支票及银行过账记录,提供给银行,向银行寻求协助,但银行却以‘支票没有被篡改的痕迹’为由,拒绝接受我的投诉,也不愿意作出赔偿。”
他解释,两张伪造支票都是“全新”的,支票上的资料与原本的几乎一样,只是数额被篡改,两张支票导致他损失了1万4484令吉51仙。
“可是,在细心观察下能发现,伪造的票左下角只是显示公司户口的名字及户口号码,却没有公司的注册号码!真支票簿上的每一张支票的左下角处,都会有公司名字、户口号码及公司注册号码。”
另一名受害者谢振发(6 2岁,渔业冷藏业者)说,在3月份开出一张为数3861令吉90仙,作为缴付信用卡费用。但在查看银行过账记录发现,数额变成了8861令吉90仙,并过账到一名华裔人士户口下。
他说,虽然已向银行投诉,但银行的回复与廖志强的情况一样,皆以“支票没有被篡改的痕迹”为由而拒绝赔偿。
他表示,曾要求警方向收到汇款的华裔人士协助调查,但警方仅表示该名人士没有前来警局录取口供,过后就不了了之。
“我也根据伪造支票后方的联络,致电给有关华裔收款者,对方表示该笔钱是上网赌博所赢得的奖金,由别人汇款给他,其余详细情况就不得而知。”
要求警方彻查
民政党全国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主任刘开强指出,3张伪造支票收款者都是来自文德甲,所邮寄支票都是投入位于士拉央拉也的邮筒,不排除当中涉及犯罪集团串通银行职员,盗用顾客资料并假造支票!
他指出,会致函给淡马鲁区警察总部,要求警方关注及切入调查,同时也会致函给国家银行要求关注此事,要求国家银行在检讨新系统,也要提升旧有的过账系统,加强顾客的信心。
他在接获民政党迪亚旺沙区部主席陈永发的投诉后,为两名受害者召开记者会,并述说本身经历,旨在提醒民众在选择邮寄支票时要格外小心。
据悉,士拉央拉也的邮筒在7月份已经被拆除,据两名受害者透露,银行也经常接获类似的支票资料被盗用及篡改的投诉。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