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家对文化的敏感性,可以从他作品中选择的素材感觉到。本地艺术家严润森偏爱在作品中使用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因为它们可以很轻易地被形塑。

走进严润森用针线织起来的网格中,像是远远地望著一栋栋密密麻麻的高楼,有些压抑,却也有温情的安全感。她的作品正如她所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网络,我们紧密相连,就好像一匹布,紧紧相扣。”

在本次的个展中,严润森希望表达传统文化之脆弱,还有寓意建筑与人的关系。在严润森的作品中,一针一线都述说著各种情感,而这情感把两件分开的物体结合在一起。

她形容,在使用针线来回穿梭的过程中,两个原本独立的个体变成一个完整的,或组成联盟。这不就像是社会中的人与人组成了关系,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并影响身边的人吗?

艺术领域包罗万象,废弃物、布料、石膏等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创作生涯中,严润森偏向于以雕塑品和装置艺术去呈现她的想法。

本次个展,严润森展出采用混合媒介及刺绣手法创作的14幅作品。她以纱布这一软材质作为本次创作的画布,再使用刺绣的缝制手法,勾勒出建筑物的一砖一瓦。

创作过程中,严润森先用相机把眼前所见的建筑物记录下来,再用Photoshop进行后制处理,把记录的影像分离再重组。最后的完成品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建筑物,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背景。但其实它根本不存在,它是虚构的。

“我们历史文本的编写从来都由当权者去决定什么是完整的,什么可呈现出来给大众知道的。这背后的历史真相是怎样的?我想我们只能从各方面留下的蛛丝马迹去参考,自我分析与推敲。”严润森希望观者可以透过她的作品,开拓对生活各种可能性的想像。

严润森的作品常带给观者特殊的感受。随著视角的转移, 作品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张力与美感,并触及观者心灵的思维。
严润森的作品常带给观者特殊的感受。随著视角的转移, 作品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张力与美感,并触及观者心灵的思维。

纱布是疗愈 也是警惕

“这些素材对我而言不只是物品,它们是从我的想像中创造出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我喜欢在巨大的艺术装置中重复小零件,因为像这样的整体结构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过程,让我们想亲近它。”严润森说,纱布的原来用途是包扎伤口,但在她的作品里则象征“疗愈”。严润森喜欢纱布的透明,若有似无,就像生活周遭的文化,看似无足轻重,实则渗透在日常里,影响著我们惯性的思维及行为模式。此外,纱布带有警觉暗示,提醒我们要小心呵护与捍卫文化。

在这个电子数码狂啸的时代,依然有人坚持用手一针一线缝制出艺术品,这份心思让人动容。严润森形容:“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不同的情绪波动,缝制就是把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就像人与人的互动沟通。”

“我作品里面的针线是由一条又一条细幼的黑线汇集在一起,编织成形,有时还原、断裂,再次连结,那就是时间,它体现了时间的流动。它把我的生命与时间记录了下来。一条线,接著一条线,就像一个又接著一个的故事一样。当针线上下穿梭时,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彼此有互动,所以我们的关系连结起来了。”

 

《How Tall Will You Be》
《How Tall Will You Be》

 

探索城市化的缺失

“我是城市小孩。每次回家,我们都赶紧把铁闸锁上,接著关上木门。在我的记忆里,邻居就是一个碰巧住在你家隔壁的陌生人。我们从来不曾对话。”严润森自小在吉隆坡生活,觉得这里的建筑乃至于居住环境都相当冷漠。

一直到她有次到了马六甲朋友的家住,才发现邻居可以像朋友,可以互相分享食物,围坐聊天喝茶,或站在厨房聊上整个下午,彼此帮忙,相互照顾。令她不禁思索建筑与人的关系——到底人与人的相处会不会受居住环境所影响。

“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传统往往会被人们忽略掉。我想探索我们在这过程及环境中被影响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深刻的感触,奠定了严润森往后的创作主题。近年来,她一直循著探讨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创作出许多的作品,包括《Where I Come From》、《Who Lives Next Door》、《Who Are You》等。

去年,严润森“Trace of the City”创作系列主题里头的第一幅用混合媒介及缝制手法完成的作品——《The Floating Castle》,在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年度之画”竞赛获奖,倍受评审青睐。

《The Floating Castle》
《The Floating Castle》

生活小物皆有灵魂

严润森去年5月在日本博多城市时创作的《Trace of the City(Hakata)-People I Met》系列,同样采用了纱布和刺绣的缝制手法勾勒出日本百年老行业的掌门人。画布中的每一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惊艳。

严润森的创作灵感不受拘束,完全不设限自己的风格。她说,艺术好玩之处在于不设限,创作灵感可以源自生活,“我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做什么”。她也曾经随手就将废弃布料、螺丝、灯泡等物品制作成艺术品。

《People I Met 3》
《People I Met 3》

“对我来说,这些生活的小物品都是有灵魂的。所以我会把它们放在场景里,做一些创意摄影,或者和参照物一起对比,让它们‘活’起来。”

严润森认为,每个艺术作品产生当下,都有其背景脉络。对作品的解读,不应只停留在浅层感知,而是尝试去挖掘得更深。她已有心理准备面对各种对作品千奇百怪的诠释和解读,并且开放心胸接受各种反应,因为这正是严润森所希望的:“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

图中作品为《P o r t rait o f T a t e i shi Takey asu》,所绣的人物是当地一间制作 框架并协助记录和保存当地历史文献之百年老店的第三代掌门人。
图中作品为《P o r t rait o f T a t e i shi Takey asu》,所绣的人物是当地一间制作 框架并协助记录和保存当地历史文献之百年老店的第三代掌门人。

随时代堆叠建筑

建筑物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且每个时代、不同文化色彩的建筑物对于观者来说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回忆。仔细欣赏严润森的作品,你会发现作品里的建筑楼房都是逐渐往上发展、层叠,是由无数个旧时代堆叠而成。

说起建筑物的种种特色,严润森道:“以前的建筑往横发展,现在则往上发展。如果建筑可以维持旧有的建筑原貌,再以现代往上建的方式建造,那是不是可以维持不同世代的连结?”

基于这个共同情感,严润森透过精雕细琢的纱布刺绣的创作手法,创造出各种形象不同的艺术作品,让观者在欣赏作品形式的美感当下,也可以透过建筑物所创作出来的符号,感知到自己过往的美好回忆,让艺术更为生活化。

每一幢建筑楼房都有著居住者的生命和生活经验,因此,严润森相信,旧建筑的记忆会烙印在新建筑上,只是,这样的记忆会因时间的关系而逐渐模糊。

为呼应本次画展主题 ‘T h e F u r t h e r Y ou Sta nd, T h e Cl e are r You S ee’, 严润森希 望观者明白只有站得 远,才能看得清晰,用 感官感受艺术,启发对 艺术和生活的想像。
为呼应本次画展主题 ‘T h e F u r t h e r Y ou Sta nd, T h e Cl e are r You S ee’, 严润森希 望观者明白只有站得 远,才能看得清晰,用 感官感受艺术,启发对 艺术和生活的想像。

 

通讯站

严润森个展 The Further You Stand, The Clearer You See

时间:即日起至11月21日上午11时至晚上7时(周二至周日)

地点:Wei-Ling Contemporary, RT01 Sixth Floor, The Gardens Mall, 59200 Kuala Lumpur.

联络:03-27123224   

严润森作品网站:yensum.weebly.com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康熙》爆红男星骤逝 家人悲痛证实

阅读全文

20岁女子从公寓11楼坠楼身亡

阅读全文

王浩信演技被刘涛吊打 遭曾志伟吴镇宇批评

阅读全文

特朗普警告“不得碰美企” 富豪与跨国企业税收改革受阻

阅读全文

妈祖巡安 福泽海陆

阅读全文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阅读全文

【艺术廊】捕捉神性一瞬

艺术廊

摄影,捕捉转瞬即逝的光和影。对本地资深摄影师艾历克贝历斯(Eric Peris)来说,他在乎拍摄应有的思考过程。而拍摄过...

阅读全文

【艺术廊】中西旋律新对话 《美丽任务》音乐会

艺术廊

钢琴和中阮的结合在一起,到底能撞击出怎样的火花呢?下个周末,本地中阮乐手王美颐和钢琴乐手张美玲,将在吉隆坡声活小戏场举办...

阅读全文

【艺术廊】千变万化的简化 《和妈妈中国漫游》

艺术廊

改编自真人真事纪实《和妈妈一起度过的900天旅行》的《和妈妈中国漫游》,由陈文刚执导兼饰演儿子、魏绮珊饰演母亲,2016...

阅读全文

【艺术廊】The Tragicomedy of Errors 新编暗恋桃花源

艺术廊

有那么一出剧,这一秒是悲剧,下一刻是乖诞喜剧,不断在悲喜中转换,看到哀伤处令你泫然欲泣,看到荒谬处又令你捧腹不已。来临的...

阅读全文
《尼伯龙根的指环》倾注著导演颜永祺对戏剧的深爱、信任与执著。当中,最大胆的尝试就是把剧中经典的诗词转换成精简有力的对白。

【艺术廊】超脱完美复制 话剧版《尼伯龙根的指环》

艺术廊

有一部歌剧长达15小时,分4部,不少剧团往往需要花4天才能演出完毕。但如果你愿意花4天15小时看完它,你就算是通过了音乐...

阅读全文

【艺术廊】群众力量 改写国家命运

艺术廊

爱国是本能,燃点这本能却需要契机。一群来自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剧场人,因爱国相聚,成就了一出首部登上国家剧院(Istan...

阅读全文

【艺术廊】Yayasan Sime Darby Arts Festival 回归艺术的本质

艺术廊

看不见,何不用触摸、聆听等感官重新认识世界?森那美基金会艺术节(Yayasan Sime Darby Arts Fest...

阅读全文

【艺术廊】重新爱上一座城 The Study Of Life Adapting To The Chaos Of Cityscapes

艺术廊

每天穿梭在城市之间,我们往往忽略了城市的美,在滚滚尘土、废气中,总觉得它们破旧而杂乱,可这种种景象,在本地新生代版画艺术...

阅读全文

【艺术廊】无懈可击《国际鼓艺节》2018

艺术廊

急促鼓声响起,打破舞台宁静;鼓手摆好架势,深沉而紧密节拍阵阵响起,就此拉开序幕。下个周末,活跃于各大舞台的“手集团”,将...

阅读全文

【艺术廊】同样的爱情故事 他他和他的三角恋——《日常》

艺术廊

以同志为议题的舞台剧在国内并不常见,资深剧场工作者、中生代导演叶伟良过去执导的爱情舞台剧三部曲《People 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