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名马华中央代表将在明日投票,决定新届领导层阵容。熟悉马华局势的政治观察家认为,马华总会长三角战,胜负相信介于100、200票之间,目前廖颜选情紧绷,翁诗杰虽不被看好,但却可成为“造王者”。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蔡廖共商的“和平方案”已经破局,两大阵容被指在最后一分钟推出本身的“完整菜单”。
廖中莱通过1020特大谴责议案的考验,并在拿督斯里蔡细历宣布不寻求蝉联总会长后,士气如虹;虽然和平方案破局,早前传方案挺“廖魏配”时,已让他们吸纳到“骑墙派”或部分蔡派的支持。
4个派系角力
不过,以竞选期间的动作来看,蔡派领袖与颜炳寿的互动更频密,而且在获得署理总会长候选人拿督林祥才加盟其团队,增加其在雪州的票源,有一定的机会突围。
据称,目前有数个因素影响马华领导层之战,第一是派系纵横、第二是地缘因素、第三是两大臂膀的投票倾向。
据悉,在蔡细历不寻求蝉联后,马华党选有4个派系在角力,第1种是“勇亮团队”的蔡派,第2种是2+12阵容的廖黄派,第3种是蔡派及廖派的“外围势力”及第4种是翁派与中立派。
早前有传翁诗杰再度攻顶,可能会拉低廖中莱的胜算,但从廖派公布阵营来看,早前的亲翁派领袖,如角逐中委的江昇俊、拿督郑联科都是其团队名单,相信吸取廖派票源的能力不大。
党内传出,地缘因素是龙头战的关键,来自彭亨州的廖中莱要问鼎总会长,要先问过柔佛州的中央代表的同意,因柔佛州中央代表目前传出“马华要回到‘原位’(颜魏)”的投法,即老大投颜炳寿,老二投魏家祥。
相对其他州属,柔佛州中央代表向来以“团结”、“地缘情意结”为豪,这也是到作为第二大票仓的柔佛州政治力量在马华更大于最大票仓的雪兰莪的原因。
柔州耕耘成惯例
马华总会长出自柔佛州似乎是党内一种不成文的惯例,这也使到无论总会长出生何地,最后还是要回到柔佛州耕耘,包括出生于霹雳林良实、黄家定到柔佛竞选国会选区,甚至强调不搞派系的翁诗杰也要到柔佛州担任委任会主席。
马青总团改选中,两大高职由不同的阵容当选;被视为亲廖魏派的张盛闻激战中当选为总团长,而亲蔡派的李俊佣则在柔佛州代表集中投票下,中选为署理总团长。
马华新领导,究竟会是“廖魏”或“颜林”?抑或是破单而出的“廖林”或“颜魏”?谁胜谁负,还看今朝。
林祥才署理战后市看起
马华党内传出,马华署理总会长之战选情胶著,表面形势看来,马青总团长拿督魏家祥占优势,但副总会长拿督林祥才后市看起,有望突围。
熟知马华党内局势的政治分析家称,相较起马华总会长三角战,署理总会长“双祥对决”,更能反映出党意。
从马华历经308及505大选惨败之后,马华基层渴望加速党内新陈代谢、年轻化的呼声高,加上现年45岁的魏家祥是党内7位国会议员之一,从表面上来看,魏家祥占尽优势。
但魏家祥的才华横溢与锋芒毕露,使到各造对他是否能当好安分的老二存有疑问,这也是魏家祥第一次角逐马华中央高职。
反观,人际关系良好的林祥才(58岁),从政经验丰富,对外对内都深谙交际手腕;他是第2次竞选署理总会长职,在2008年党选在角逐署理败北,最后通过328重选以第二高票当选副总会长。
2高职投不同阵营?
林祥才除了在雪州有一定的基本盘之外,若能在最后一分钟吸纳及团结蔡派或前A队票源的话,确实有机会以黑马姿态跑出。
另一方面,从马华多届的党选来看,中央代表往往选出两个不同阵营的领袖分别出任老大及老二高职。
从过去2次的选举中,即2008年党选,中央代表选出拿督斯里翁诗杰当总会长时,选出另一个团队的拿督斯里蔡细历当署理总会长;而在2010年328重选时,中央代表选出蔡细历当选总会长时,则选出拿督斯里廖中莱当署理总会长。
党内流传一种说法,一旦选出不同阵营的两大高职,胜选的总会长可以将落败者受委为其他的党职,继续为马华作出贡献。
在本届党选,尽管颜炳寿及林祥才的“颜林配”及廖中莱及魏家祥的“廖魏配”自然形成,但中央代表会否继续当“拆对能手”,也备受关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