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斯嘉丽扎今日出席《媒体在未来大选扮演的角色》圆桌会议时说,自己在选后曾访问13名来自东西马的媒体人,以了解我国记者在大选期间采访所面临的问题。
她说,本身是通过电话及面谈向受访者了解情况,竟有9位受访媒体人透露曾经面对政治人物派钱给他们的情况,或从同事那里听闻这种现象。
“这就好像癌症那样,你可能有,或者你知道其他人有。这会对他们有不良影响,甚至有些人,面对这样的情形,就崩溃了。”
受访者包括5名编辑及8名记者,其中有7名女性及6名男性,分别来自中文、国文及英文媒体。
玛斯嘉丽扎说,这些政治人物或选择当场硬把钱硬塞给记者,或者会询问记者居住地址。
“所以若媒体人的家人不知道他们的立场,可能就会代他们,把‘礼物’给收下了。”
玛斯嘉丽扎在会上也揭露媒体在采访大选新闻时面对的问题,如记者在采访一些新闻后未获报导、撰写新闻的尺度遭到限制、一些人物活动非去不可、有上头来的指示等。
不过她基于对当事人的保护,未在场上公开这些言论的出处及受访者的真实身份,因此对于许多事件,如政治人物派钱、影响编辑等情况的细节未加以阐述。
投诉新闻遭删改
另外,《太阳报》编辑纳德斯瓦仁在会上提到,已经转投其他媒体的前下属向他申诉,大选期间的新闻被改得面目全非,加上标明记者的名字,让记者接获无数次的投诉及恐吓电话。
他说,有些编辑在审阅记者采访后的新闻,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修改新闻,甚至会因揣测“上意”而做出一些特别的决定,例如自行增减集会的出席者人数等。
曾经采访多达7届全国大选的他也认为,这类的报导充斥主流媒体,也形容这样的情景非常恶心。纳德斯瓦仁说,编采部门不能阻止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政党在大选期间的广告,但必须确保编采工作,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中文报报导较中立
国内媒体学者揭露,虽然西马英文及国文报章在过去的第13届全国大选,给予民联三党的报导有稍微多过国阵,但大多数的报导属于负面报导。
反观中文报章及网络媒体对两大阵营的各种报导更为平衡,对两大阵营的正面、负面及中立报导的比例,差距相对的小。
诺丁汉大学大马分院助理教授蒂莎浩顿今年针对东西马三语文报章、电视台及网络媒体,在4月7日至5月7日期间的报导进行分析,从超过1万7000个报导中,分析各媒体对两大阵营报导的定调。
以半岛的国文报章为例,蒂莎的研究分析《马来西亚前锋报》、《阳光日报》及《大都会日报》,这些媒体给予民联报导幅度占53.97%,反而国阵新闻只有43.06%。
国阵负面新闻少
她在国民大学出席“媒体在未来大选的角色”圆桌会议时,公布这项研究结果显示,西马国文报章国阵的正面报导,占了84.76%,民联只有14.48%;国阵负面新闻只有16.24%,反而民联占了81.70%。
蒂莎等人也分析英文报章《星报》、《新海峡时报》和《太阳报》,发现民联报导达53.97%,比国阵的43.06%,多出足足10%。
据分析,西马英文报章的正面报导中,国阵占了96.77%,而民联只有2.48%;国阵在负面新闻中占6.38%,反而民联占了91.79%。
国文报及英文报也被视为大力攻击民联,因为在国文报章报导中遭到攻击的目标,民联就占了81.7%,而英文报方面则高达90.29%。
据分析,《马新社》在4月7日至5月7日期间所发布的正面新闻,94%属于有利国阵的新闻,反而攻击民联新闻有92.86%;75.49%的负面新闻方面都与民联相关。
针对半岛的中文报章,蒂莎等人分析《东方日报》、《星洲日报》及《中国报》,发现民联正面新闻比率,超越国文及英文报章,达34.08%。
根据国民大学高级教授张冰祺说,中文报章在选举期间的新闻课题更多,有更多的报导,新闻量超过其他文文报章及网络媒体。
尽管民联被看作在网络媒体有很大空间,但选举期间的负面新闻仍超过国阵,英文新闻网中,攻击民联的报导占55.36%,而国文新闻网比例则有73.85%。
至于攻击国阵的报导,中文报章的29.14%、英文新闻网络的43.67%及国文新闻网络的24.62%,仍是《马新社》、英文及国文报章的几倍之多。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