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泰国《曼谷邮报》报导,陈平是在今早当地时间6时20分(大马时间早上7时20分)于曼谷的医院逝世,亲友将在周五举行宗教告别仪式。
陈平亲友发布讣告,他们将谨遵照陈平遗愿,丧事一切从简,并定于9月20日(周五)遗体移置曼谷第11亭,9月20日至22日为各界吊唁的时间(每天晚上8时30分为止),并于9月23日上午10时诵经,下午3时至3时30分举行公祭,同日下午5时举行火化仪式。
陈平,本名为王文华,祖籍福建福清。他是在1924年10月出生于霹雳州南部实兆远,在16岁当年加入马共,次年组织“人民抗日军”参与抗日战争,正式踏上其传奇的一生。
据了解,他在1945年与李坤华结婚后,育有1男1女,女儿名为丽丽是在1946年出生,目前在槟城生活;而儿子武国则在翌年出生,目前人在吉隆坡。
陈平在抗日时期表现出色,曾在1945年获得英国政府颁授英帝国员佐勋章,直到其领导马共军队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才被收回有关勋章。英国殖民地政府曾将陈平列为头号通缉犯,悬赏叻币25万(现值100万令吉)通缉,马共也在1948年被列为“非法组织”。
陈平在1955年12月28日,曾带领马共与已故国父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国阵前身)在吉打州华玲和平谈判,即历史有名的“华玲会谈”;惟会谈以失败告终,但陈平在会议中表明支持对方向英国争取我国独立。
在华玲会谈破裂后,马共势力日衰最终转向森林抗战,多在马泰边界与泰国南部出没;而陈平也几乎销声匿迹,外人难以掌握陈平的行踪,据了解陈平在60年代远赴北京,最后才辗转到泰国。
签署合艾和平协议
在1989年12月,陈平代表马共与泰王国政府与大马政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这几乎是华玲会谈之后,陈平第一次公开露面。
尽管根据《合艾和平协议》第3条款有关大马居民说明,出身于大马的前共产党员,若有意返回大马定居,应获允许根据大马法律返回大马;亦有部分前马共成员回返大马过新生活,但曾担任过马共领导人的陈平却始终无法回国。
据了解陈平从此深居泰国,并在2003年出版推出《我方的历史》自传,原文以英文书写,后有中文译本;他在2004年曾获新加坡政府特许,以学术研究为理由,短暂访问新加坡。
陈平在2003年开始提出回国申请,于2005年3月4日正式入禀槟城高庭,申请返回祖国安享余年。
他当时也发表10点声明,以表露他“生于斯、死于斯”的心愿。但他无法提呈报生纸和公民权等相关证明他是大马公民的文件,结果于2007年7月31日被高庭驳回申请。
2009年4月30日联邦法院三司驳回他的回国上诉,由于该裁决属最后判决,换言之,他在有生之年将无法返马定居。陈平晚年一直希望重回大马,2009年11月陈平对共产党暴行的受害者和家属道歉。
资料档:马共的革命与终结
马来亚共产党为马来亚最早的政党,在1930年4月30日于森美兰瓜拉庇劳成立。此前,马共本为中共的海外支部,名为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马共之成立,是由以苏联为核心的共产国际代表胡志明(越南国父)促成,当时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自称“阮爱国”。
1931年6月,在与第三国际的通信被警察破译以后,大量马共领袖被捕。该信件显示,马共在当时拥有1500名党员与1万名支持者。
随后,马共在工会运动和罢工运动中打响了名堂,最著名的有1935年煤炭山矿场事件。军人和警察击破了这些运动以后,往往将他们遣送到中国,在中国被中国国民党处决。1939年中期,马共宣称该组织拥有4万名党员,一半在新加坡。
抗日期间:
1941年12月日本南侵之际,马共在英军的召集下成立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在日军后方展开游击战,成为马来半岛日据时期的抗日主力之一。在新加坡沦陷以后,其总秘书莱特为日军逮捕,并成为日方间谍(尔后发现莱特是英军、日军与马共三重间谍)。由于莱特通风报信,日军1942年9月1日前往黑风洞,剿灭了一群正在秘密会议的马共领袖。
1943年5月,英军136部队抵马,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取得联系,携手抗日。惟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马共开始转为进行反殖民活动,与英殖民政府关系日益紧张。
走进森林抗争:
1948年6月,马共从和平斗争转为武装斗争,再次走进森林展开游击战。英殖民政府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全马进入紧急状态。2年后,英殖民政府实行“毕利斯计划”,逼使华人迁入新村,令马共难以获得支援。
在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在选举中获胜以后,于1955年12月28日进行华玲会谈,惟马共坚决不用投降字眼,谈判无果。
在1989年,1989年12月2日,马共在泰国政府的见证下与马哈迪领导下的马来西亚政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放下武器宣布解散,正式结束长达41年的武装斗争。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