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虽然这42名教员当中,已经有一部分的人,在上个月被重新调派到中学执教,但根据最新进展,教育局料在下周又会发出通知信,将这些“好不容易”回到中学执教的教师,重新调回华小。
“在2006年以后,教育部没有任何机制培训华文师资,去年毕业的42名中学华文老师,也没有被安排进入中学执教,证明国中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从来没有被(教育部)重视和解决过。”
在去年10月卸下督学一职的彭德生表示,在没有培训新的中学华文老师的情况下,国中原有华文老师人数,也会因为转当行政人员、退休而逐步减少,国中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他指出,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中学华文师资是足够的,这是因该数据出现误算和偏差。
永远“看似”足够
他说明,不管是通过自修抑或教育部提供的大学课程,相当多的小学老师陆续升级成为大学资格老师,进入中学执教。“由于这些老师在大学的主修科不是华文,所以他们被派往中学后,也没有教导华文,不过由于这些老师在小学专业认证为华文,因此教育部仍将后者标签为‘华文老师’,导致中学华文教师的人数永远‘看似’足够,甚至过剩的。”
彭德生建议各州教育局华文科督学著手统计在国中教华文的教师人数,整合全国数据后再向教育部反映师资短缺的问题,这么一来,就可以知道华文师资未获填补的状况和原因。
彭德生是今日在“雪隆国中华文学会研讨会”上,如此表示。
同场的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主任王鸿财则建议督学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去完成州内国中华文老师人数的统计工作,各州的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也可以从中配合。
他强调,如果教育部和教育局认为国中华文老师是足够或过剩的,就表示该部的数据没有反应事实,因为在师资足够的情况下,国内就不会出现不少于1000班的母语班。“我们希望教育部用更严正的态度去看待这件事,因为培训教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若不解决,未来四五年情况会更严重。”
彭德生也建议教育部重新开办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吸纳在国内大专毕业的中文系学生,培训他们成为中学华文教师,作为缓和目前国中华文师资短缺情况的应急方案。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