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华人对国家的想像,是“各族平等的马来西亚”,希望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获得公平对待,能够有所发展并以大马公民身分生活。他们会投选最能符合有关期望的阵营,因此他们的政治倾向会随时间改变。
他说:“虽然在1959至2013年,华社过去出现分别投选国阵(马华、民政)及行动党的现象,但华社全体其实是秉持上述期望,希望两阵营能相互制衡的期待下投票。”
他指出,这样的想像和巫裔对国家想像产生冲突,因为巫裔的国家想像是“马来人为先的马来西亚”。
陈亿文是在金马宫酒店的“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8届国际会议”上发表题为《大马华人投票倾向》的研究时,如是指出。
他表示,虽然第13届大选后坊间认为种族政治的影响力开始衰退,但他并不认同有关说法,只要巫裔和华裔对于国家想像,也就是“什么样的社经及政治氛围对自己最好”的看法有所分歧,种族政治永远都不会消失。
种族因素发挥
他说,华裔选民这次大批投选民联的原因是,他们在308政治海啸后认为种族暴力事件已不会再出现、其他大马人也会投给反对党,以及相信拿督斯里安华能组织更好的政府。
他表示,随著民联的伊党承诺若发生种族暴力冲突会给予保护、民联各党利用安华效应、承诺公平对待各族和经营代表良好治理的形象,这些策略都被华裔选民所接受。
询及民联在选战中主打“公平对待各族”政策仍能吸引大批巫裔选票,是否代表双方越来越趋向认同“各族平等的马来西亚”的国家想像,陈亿文则说,有关研究并未包含巫裔选票的分析,若要了解还必须另外分析。
惟他指出,“如果双方都完全能认同相同的国家想像,那种族政治就会消失,但我不认为现在是这样的情况。”
他表示,这些只有在某些地区如城市地区奏效,因为该地区的选民拥有其他更关心的课题,例如城市选民皆关心人身安全问题。“一旦走进没有这种共同课题的地区,例如乡区,投票的决定就是由种族因素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8届国际会议也在今日闭幕,明年的国际会议将在巴拿马举行,2015年则在韩国举行。
此外,该研究学会的原任会长廖建裕也宣布卸任,并由来自中国中山大学的人类学特聘教授陈志明接棒。同时,会上也颁发终身成就奖给该研究学会首任会长王赓武教授。
祝家丰:马华难逆转劣势
马来亚大学高级讲师祝家丰认为,华裔选民无法接受一党独大的国阵模式,因此马华公会的路会越走越窄;就算改选后推翻“不入阁”议决案和重新当官,也很难逆转现有劣势。
他表示,华裔选民普遍上唾弃种族政治,比起一党独大的国阵模式,华裔选民比较喜欢各党平等的民联。
他举例,巫统本届战绩更亮丽,但马华甚至发生2州议席被没收按柜金的惨况;马华只能在巫裔多数选区或是混和选区胜出,柔佛及彭亨堡垒被攻陷,城市区也失守。
他表示,以现在的选举成绩看来,国阵的华基政党已经失去正当性,国阵基本上就是巫统和土保党的结合体。”
祝家丰是在金马宫酒店举行的“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8届国际会议”发表题为《308海啸后纳吉政权下的马华公会》的研究时,如是指出。
他相信,未来“乌巴”浪潮会持续发酵,马华的路也会越走越窄,最终结果就是政党轮替,由更能代表大马多元社会色彩的民联组织政府。
询及马华改选后若是推翻不入阁议决案,是否有机会再度被华社接受,他则坦言,“他们只保留了交通部长的位置给马华。我认为,很难。”
他说,马华面对的另一个困难就是,马华公会无法吸引年轻领袖加入,因为华裔已走向多元族群政治,种族政治普遍被视为过时。
“首批学运领袖在308政治海啸时已经当选,现在第二批的学运份子,包括吉打峇卡亚兰州议员黄思敏、槟城马章武莫州议员李凯伦和霹雳十八丁州议员蔡依霖都是在民联旗帜下当选。”
此番言论甚至获得马华前妇女组主席周美芬的认同,她在站起发问时表示,“现在的马华公会就算想找年轻人加入,还有谁愿意加入呢?”
何启良将任南方大学副校长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院长何启良证实,他将在8月杪合约届满后卸下中华研究院院长职,并在10月过档南方大学学院,出任副校长职。
他表示,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届时的确切工作内容为何,但是具体工作应该是往研究方向进行。
何启良希望能够在上任后,全力协助校方、董事会和校长,希望能将升格后的南院进一步提升。
“我的教育理想是服务,而在大学的服务包含教学、研究、行政等不同层面。届时无论校长给我什么任务,我也会像在中华研究院时那样,全心投入。”
何启良在金马宫酒店出席“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8届国际会议”受询时指出,他在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的合约将在8月杪届满,他会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于10月到南院赴任。
他笑说,从拉曼大学转到南院,和家人的距离就更靠近了。
何启良过档南院的消息从6月就开始流出,而南方大学学院校长祝家华早前表示,该校有3个副校长名额,即分别负责学术、学生事务、研究及开发领域,目前尚缺负责研究及开发的副校长。
他披露,此职务是负责开办硕士、博士及进行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该校一直争取学术人才,也在物色适合的人选担任副校长。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