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各方不应该误解他的开明,误会《唤醒:马来西亚阿都拉年代》是他撰写的书籍,以为他已经与反对党勾结,对抗自己的党。
他说:“这乖离事实,而且是诬蔑。我在书中专访所谈及的批判全都是为了巫统,我期盼巫统继续获得委托,持续获得人民的信任。”
“我不曾离开巫统。当时候到了,我离开世界时,我还是一名爱国的巫统党员。”
阿都拉今日罕见地通过特别官员张爱华发表5点声明的文告,澄清这本新书所引起的各种猜测,同时也撇清自己被形容为“转态”倾向反对党的传闻,重申自己秉持开明态度接受《唤醒》编辑的访问,以取得平衡的辩论。
与巫统党选挂钩
自从8月6日《唤醒》内容首次曝光后,阿都拉的访问篇章成为媒体焦点,获得广泛报导和关注。一些人士将新书出版与10月巫统党选挂钩,猜测背后的政治动机。敦阿都拉说:“或许有些人问,为何他愿意接受访问?这些编辑被视为经常撰写尖锐批评的文章。我接受访问,因为这(政治)研究书籍应该包含我的解释立场。”
“喜欢与否,同意与否,我秉持成熟民主的开明原则。当编辑要求访问时,我采取开明态度。虽然我知道书中将收录针对我领导期间的批判文章。我在开明的精神下,依然同意接受访问,提供一个平衡的辩论,并将各方的角度纳入在内。”
他指出,开明意味著愿意给所有人发言空间。书中观点肯定引起特定人士反应,就让大家自行总结。
《唤醒》售价75令吉,厚达680页的新书共有37篇文章,但阿都拉没有撰写任何文章。两位编辑邀请超过30名学者、政治工作者及媒体工作者等撰写评论文章。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受邀为该书写序言。
阿都拉在访问中反驳另一名前首相马哈迪对他做出的各种指责,并解释若向马哈迪压力低头,延续敦马的多项大型计划,我国现已破产;同时也指责敦马是个自相矛盾的人。
书中除了专访阿都拉之外,也访问前雪兰莪州务大臣拿督斯里基尔多益、前巫统总财政拿督斯里阿都阿晋,以及退出阿都拉内阁的掌管法律事务的前首相署部长拿督再益依布拉欣。书中内容分为4部分,即阿都拉及转型、国内领域的转型、社经动态与障碍及对外政策与推广。
避免引起误会 不出席新书推介礼
前首相敦阿都拉澄清,自己不是《唤醒:马来西亚阿都拉年代》新书的作者、出版人、印刷人或编辑,也不会出席这本新书的推介礼,以免引起误会。
他说:“我希望民众获得更清晰的画面,所谓‘伯拉的书’并不是我撰写或资助。我没有计划出席该书推介礼。”
“我不想人们假设这本书是由我撰写或赞助。我仅仅是回答(专访)问题。就让我的答案成为读者的焦点。”
阿都拉今日发表5点声明文告指出,过去两三天很多关于“伯拉的书”新闻获得社交媒体的广泛报导,引起各种反应和意见。在这之前他都不曾回应此事,如今应该出来解释《唤醒》新书。
收录评论文章
首先,阿都拉没有撰写此书,而是由两位学者詹运豪和碧莉洁薇西负责编辑,书中收录许多作者的评论文章,内容都与他担任首相期间的执政有关。据说一些文章是正面,也有负面及带有批判性的。
他说:“其二,我只是接受詹运豪和碧莉洁薇西的访问。这项访问在2011年进行,访问以回答书中文章作者挑起的问题为主。我获得回应的空间,从我的角度回答问题。”
“第三,我没有赞助或要求出版该书。学者研究我国政治历史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我执政时期的政治史研究也不例外。我仅是同意接受访问,将我的意见、观点和解释纳入书中。”
第四,阿都拉重申,自己并非该书的出版商、印刷商、编辑或作者,所以不清楚、没有被告知,也无法对任何受邀出席新书推介礼的嘉宾,或者即将举行的新书讨论会负责。
“关于反对党领袖受邀,主持新加坡场次新书推介礼的新闻,若这是真的,也是出版商的决定,与我无关。”
阿都拉决定不出席推介礼。该书两位编辑早前不满书中内容被政治化,发表联合文告表示,展延原定本周五(16日)在吉隆坡举行的新书推介礼,按照原定计划阿都拉将出席,如今他已表明缺席。
至于第二场推介礼则在新加坡举行,国会反对党领袖拿督斯里安华的女儿努鲁依莎则受邀推介。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