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一些鲨鱼保护者的指责不正确,包括指渔夫捕捞鲨鱼后,用刀活生生切去它们的背鳍和腹鳍,再将鱼身抛回大海;渔夫捕鲨是冲著鲨鳍而来;每年全球捕杀7300万条鲨鱼,造成鲨鱼濒临绝种;以及华人吃鱼翅是造成鲨鱼濒危的罪魁祸首。
他指出,发展中国家捕获的大部分鲨鱼,是小规模渔船捕捞其他鱼类的副产品,各种海产被渔网一起捞上船。渔民如果不能售卖鲨鳍,就会失去这部分收入。
非为鱼翅杀鲨鱼
“有80%的鲨鱼是无意中被渔民捕杀,其余20%是渔民以鲨鱼为捕获对象,因此说渔民是为了鱼翅而捕杀鲨鱼的说法并不正确。鲨鱼的鱼肉也有价值,只要渔船继续作业,鲨鱼就会继续被捕捞,禁止鱼翅,根本无济于事。”
严祖富医生(78岁)日前受访时,针对鲨鱼被捕杀课题,作出上述表示。
他从1994年起受委为拥有178个缔约国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亚洲区代表,曾是新加坡原产局(农粮兽医局前身)首席兽医,经常就鲨鱼被捕杀课题发表个人意见。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管理全球近3万6000多个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缔约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宗旨是让缔约国严加监控附录物种的国际贸易,防止过度买卖和捕捉,危及这些物种的生存。
严祖富说,一些保育分子声称鲨鱼濒危,就好像说所有鸟类都濒危,因为鲨鱼有400多个品种。列在公约附录一,即缔约国必须全面禁止国际贸易的只有锯鳐。
欧美长期捕食鲨鱼
列在公约附录二的鲨鱼,包括三种双髻鲨、姥鲨、青鲛(鼠鲨)、大白鲨、白鳍鲨、鲸鲨及魔鬼𫚉。这类鲨鱼的国际贸易必须在不威胁它们生存的前提下进行。
“这些鲨鱼不是因为华人爱吃鱼翅而濒危,一些欧美国家长期捕捞青鲛等鲨鱼食用,导致它们被过度捕捞;青鲛的鱼鳍相对较小,制成鱼翅的经济价值反而不高。”
他引用统计数字指出,全球每年约有7300万条鲨鱼被捕杀,约七成是被发展中国家如印尼和印度等地渔民抓到,其余三成则是被发达国家如西班牙、美国及法国等地渔民捕获。
“其中,欧洲联盟国家是角鲨最大消费区,每年捕捞全球65%的角鲨。这些鲨鱼的鱼鳍原本被丢弃,直到亚洲鱼翅商在上世纪60年代前往采购,才有了经济价值。”
立法禁滥杀 反对活切鲨鳍
在控制捕鲨数量方面,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亚洲区代表严祖富认为,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应采取更积极行动。
他建议,保育机构与其将公共捐款投入反鱼翅运动,不如把注意力转向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减少当地捕杀鲨鱼。
“欧盟推出法律,规定卸下船的鲨鳍重量不得超过鲨肉总重的5%,以防止滥杀鲨鱼。台湾也在去年立法,禁止渔民活切鱼鳍。”
对于渔民生切鲨鳍的做法,严祖富直言,活切鲨鳍做法十分残忍而且不人道,他绝对反对。
“这种做法的确存在,但并不普遍。鲨皮粗糙如砂纸,鲨鱼被捕捞上船,作垂死挣扎,渔夫要活切鲨鳍,得费很大的劲,他们犯不著冒著被鲨鱼撞伤的危险而这么做。”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