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的动向的话,我只能告诉你,因为支会改选还未完成,谈动向还言之过早;个人意愿的话,我不排除更上一层楼,做好‘往上冲’的准备!”
颜炳寿在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也说,他今日是第一次对外宣布本身的意愿,他也提出3大主张的概念,乐意与任何有志整顿马华的领袖合作,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以带领马华走出低迷。
没谈过“颜蔡配”
询及他是否得到现任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的祝福时,他则笑称:“我希望得到全部人的祝福,你(记者)亲自去问他(蔡总)比较好”。
至于有传他或与拉美士国会议员拿督蔡智勇组成“颜蔡配”,来竞选总会长及署理总会长时,颜炳寿直称:“完全没有谈过这个配搭,这是‘有人刻意放风声’。”
以颜炳寿的看法,马华当前的困境,需要一名“武将”以带领整个党走出低迷,马华中央领导层需要具备领导能力、主见、思想、诚信、担当及有勇气讲话的领袖。
“不同的年代需要不同的领袖,我本人认为在这个年代,我认为马华需要一个强势总会长。在天下大乱时,需要武将;天下太平的时候,则需要士大夫。”
询及他自认是不是“强势领袖”时,他则认为,这理应交由外界去评价。
谈及他活跃马华中央的时间不长,予人“政治资历嫩”之感时,颜炳寿给予驳斥:“我可能看起来年轻,但已经47岁了,加入马华也接近20年,从支团秘书做起,党及很多领袖,在这些年来,也给予我很多磨练与历练的空间。”
“在这将近20年来,我的从政信念没有改变过;而且身为一个领袖,要随时承担领导的责任。”
颜炳寿也不愿评论,日前宣布攻顶的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是否有能力带领马华走出困境。
他认为,在这个时候,无论何者领军,必须要将话说明白、讲清楚,以扭转局势。
指党内安逸太久
“现在,也是最好的转机。还是执政党的成员党,可是我们没有当官。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能够把话说清楚、讲明白,高调问政,仍顾虑个人得失,秉持‘没有自主性’的国阵精神来从事政治路线,是完全错误的。”
他认为,马华走到这一刻,必须要去正视一个问题,因尤其是1995至2004年期间,几乎是马华“没有外敌”的年代,党内安逸太久,使到新陈代谢的速度放缓下来。
“这就像军队太久,没有战斗(除了内斗之外),又没外来敌人,本身没有太努力地操练,一旦外敌大军杀到,就很容易兵败如山倒;在这个时候,很自然地需要一支具备强大战斗力量的队伍,有新一代跃跃欲试,要改革及整顿这个党,也是马华的一个福气。”
奇怪未被纳入革新委会
马华副总会长颜炳寿坦承,对本身没有被署理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纳入马华革新委员会的小组成员,亦深感奇怪,但无论如何,他有本身的平台向基层发表其重振马华的主张及看法。
尽管非革新小组成员,但颜炳寿也曾列席1至2场,由马华革新委员会主导的全国巡回对话会。
他说,本身在505大选沉淀2、3个星期后,因发现马华基层士气非常低落,有很多负面情绪,就开始以副总会长的身份,到访全国一些区会鼓励基层,与基层交流及分享看法。
“针对505大选的败因,我只有一句话:‘如果到今时今日,马华的领袖还不知道要走什么路线、不理解华社要什么的话,比马来领袖问‘华人要什么?’来得更可笑。”
“马华领袖应该要去听取意见,但心中要有数,若心中没底的话,那就很可笑了。”
询及马华中央领袖是否了解华社心声时,颜炳寿抛出一句话:“不知道的话,就不要做中央领袖了。”
没与蔡总访基层
他说,这些行程通常是匆促安排,但期间有数场交流会,刚好有一些中央或州级领袖刚好在附近的话,就会结伴同行,但他不愿透露,哪些领袖曾与他一起会见基层。
尽管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也拜会全国基层,俩人是否曾结伴同行时,但颜炳寿表示,俩人没有一起同行。
“党领袖与基层互动是很正常的事,这是中央领袖必要做的工作之一。对基层领袖来说,他们该做的已做了,目前是要看中央如何带领马华走出低迷。”
颜炳寿不愿回应是否有基层鼓励他“往上冲”,仅微笑说:“他们让我觉得到很温暖。但,我还没有全国走透透,还有很多路要走。”
“基层冀领袖懂与他人共事”
马华副总会长颜炳寿相信,在这个时刻,马华中央代表选择中央领袖时,并非单纯从派系角度作为考量,而是选择可以把马华带出困境的人。
而他认为,身居马华中央领袖者,要想办法与他人共事,而非派系利益至上,使到基层难受。
颜炳寿以马华2008年10月18日党选及2010年3月28日中央重选作为例子,称这2场党选除了党魁之外,大部分的人都重新受委托,只是位子出现更动。
善用各方人才
“这意味什么?就是基层代表希望大家可以合作共事。走到中央领袖的阶层的人,都不是昨天才出世,大部分不是从天而降,从天而降的人,难以做大事,因经不起打击,大部分领袖都是耕耘了10多、20年甚至是30年。”
他说,马华是一个大家庭,有很多平台,大家各司其职,肯定可以有所表现,要领导别人的人,也要知道怎样被领导。
“对一个政党而言,善用各方人才的话,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资产,不善用的话,就变成负资产。”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