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总说,这批华小准教师是于2011年12月被录取进入一年半的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DPLI-SR),并于今年5月23日完成课程。根据资料,在这批华小准教师当中,除了有约180人是主修华文之外,也还包括主修英文、国文、学前教育及数学等。
教总今日发文告指出,由于教育部一直没有任何安排这些准教师到学校执教的讯息,因此,教总在接获投诉后,于6月14日致函给教育总监拿督阿都嘉化,要求教育部尽快分派有关的华小组毕业学员到华小执教,与此同时,教总也于6月26日与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和教育总监会面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
此外,教总也进一步致函给教育部相关部门,包括人力资源组及教育服务委员会,以吁请有关的部门尽快处理上述460名华小准教师的调派工作,包括公布他们被分派到学校执教的详情。
然而,它说,有关学员也亲自向教育部相关部门作出询问,希望了解详情时,也得不到明确的解答,让他们深感不满和失望,这已深深打击他们的士气和热忱。
“调派工作不透明”
教总表示,教育部培训老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老师到学校执教,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各部门应该一早就做好规划的工作,一旦师训课程学员毕业后,就马上处理委派这些师训课程毕业生到学校执教的事宜,而且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完成调派的工作,而不是让这些教育生力军赋闲在家空等待,这不但是浪费公帑和人力资源,也对有关的准教师不公平,更是导致他们因没有收入,而陷入生活的困境。
它说,师范学院毕业生调派到学校执教的工作程序涉及教育部师范学院总校、学校组、人力资源组及教育服务委员会等多个单位,因此,各有关单位的互相协调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学员毕业后,就可以马上被分配到学校执教。
它表示,这一两年来,一再发生师范学院毕业生完成课程后,教育部没有马上分派他们到学校执教,为国家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反而是在家里坐冷板凳,而且当局更没有透明化处理准教师调派的工作,包括提供最新的资讯给有关准教师,这完全暴露了相关单位不负责任和没有效率的问题,不但让大家对教育部失去信心,招人诟病,更是对教育部要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一大讽刺。
它说,教育部相关部门对此事没有作出明确的交代,在在彰显了当局的严重失职。
因此,教总吁请副首相慕尤丁指示教育部相关部门采取行动解决加以解决,而不是让这些准教师一直在空等待,并对学员和学校运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经济陷困 毕业生借贷度日
多名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DPLI-SR)毕业生苦等2个月却未被调派,苦等岁月不但形成心理煎熬更让他们经济陷困。他们背负房贷车贷及孩子教育费用的他们,有者甚至向亲戚借贷度过难关。
柔佛州一名不愿具名的准教师指出,他们现在就算暂时担任临教也面对重重困难,“担任临教辞职仍须1个月通知,若我们突然获得调派,就代表我们必须赔偿1个月的薪水。”
他也说,他在居銮担任临教的朋友,被告知因政府没有钱,不能给他大学资格的薪水,只能领取大马教育文凭(SPM)薪水,也就是40令吉日薪,一个月只有700令吉。
冀副教长处理
他表示,他们的课程在5月23日结束,由于准教师随时被调派,店家和补习中心都不愿聘请,这让许多已组织家庭且背负房贷车贷的准教师面对经济困境,有者甚至必须向亲戚借钱度过难关。
无论如何,准教师并非只是被动等待调派,该名准教师指出,他曾分别致电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的特别助理,教育部华小师资调派相关的官员,教育局等,得到的答案就是“正在处理”。
他表示,当他在询问师范学院时,师范学院早前说是系统故障,现在却又说是成绩未被审核,所以毕业生名单未呈交负责面试的教育服务委员会(SPP),答案莫衷一是,让他们无所适从。
教总也曾收到《只想成为一名教师,真的那么困难吗?》的投书电邮,署名为“一群无奈的华小准教师”。
撰文者透过文章指出,今年1月时教育部将多名大学教育系及师范学院毕业的准教师到小学填补空缺,但许多并非主修小学课程的大学教育系华裔准教师被调派,却让准教师们怨声载道。
文章表示,中学的数理科、华文、英文师资也面临短缺问题,1月份被调派到华小任教的准教师当中,有40名本应被派到中学教文的教师,若他们被调派到中学,就能减轻现有华文老师的负担。
“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正在处理重新调派该批中文系准教师到中学执教事宜,但迄今未有好消息传出。希望事情能尽快解决,让我们这批华小准教师就能赴任。”
文章也建议,希望教育部采取1月份时的处理方式,安排准教师边在华小担任临教,边等待教育委员会面试。这样不但不会浪费时间,也能帮助减轻华小的工作负担。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