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周日下午通过面子书接受《东方日报》询问时指出,他认为他的诗作虽然被抄袭,但本人并没有受到伤害,所以“该做的已做完”,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不过,鸿鸿在接受访问时认为,陈强华在道歉文中提出的“不知觉的影响”、“偷龙转凤或消化不良的引用”、“类化用、拼贴”等曲折的说法,“无非在遮掩抄袭的事实”。
“但他已声称是‘不耻行为’,也等于是招认了。”鸿鸿说,本身是在两三年前,因一位友人将陈强华的诗转发给他,希望可投稿他主编的《卫生纸+》诗刊时,始发现陈诗抄袭他的诗。
陈删除面书账户
“当时我以为他只是抄我的诗,而且我们在槟城曾有一面之雅,我也不想管人闲事。等如今他要出诗集,一拿出来全是抄袭,我才发现事态严重。”
鸿鸿表示,他发现陈从“2005烂泥诗选”开始已有抄诗行为,这样算起,陈的抄袭行为已有8年之久。
另一方面,在事件爆发后,记者在周日下午发现,陈强华本人已经将其面子书账户删除。
打住或继续追究?艺文界意见分歧
鸿鸿在面子书揭发陈强华抄袭的事件爆发后,引起台马两地关心文艺界人士,以及文艺创作者、评论者和学者的热烈讨论,惟其中不乏为陈强华缓颊的其学生或文字工作者。
缓颊者认为,虽然陈强华已犯错,但不应对其用“穷追猛打”的方式,对其行为批判;但持反对立场者则认为,抄袭是严重的错误,陈氏必须就此承担后果,缓颊和同情,都只是乡愿。
就此,鸿鸿在昨日晚间于面子书贴文回应,要求为其缓颊者停止乡愿,正视是非对错。
以下为鸿鸿回应全文:“《这是一滩绝望的烂泥,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马华诗人抄袭事件》一文,经作者公开道歉后(虽然那篇道歉文还在遮遮掩掩),我已将网志隐藏起来了。
在此说明一下我的立场。该名作者抄袭并公开发表至少有8年了,许多人虽眼见肚明,却装聋作哑,才会让他以为世人可欺,而越陷越深。停止乡愿,应该是拯救当事人最好的方法。
还有他的朋友与学生不断提到揭发之举对当事人(我不愿称他为诗人)的伤害,难道他们不清楚,这伤害是自取的吗?他抄袭时怎不想想学生和朋友会怎么看他?还有人质问出版社为何不维护自己的作者。问题是,维护什么?更多谎言吗?我们该维护用禁药的运动选手吗?我们该维护作弊拿第一名的学生吗?说出真相的人(们)反而被视为缺乏同情心。就是这些是非不分的糊涂蛋,把世界搞得乌烟瘴气。倘若你们是文学写作者,我也十分怀疑你们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我还敬告这位当事人,倘若以同样的手段拿过什么奖项,我劝他即时自首,知所进退。否则日后被再度揭发,恐怕更不可收拾。以上。”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