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告,受访的丈夫们对于家庭生活更为满意,为家庭和谐程度评下7.52分,而妻子的给分则较低,只有7.50分。
报告显示,30岁以下的夫妻家庭生活和谐度只有6.07分;30至40岁有7.32分;41岁至50岁有7.49分;50岁至60岁有7.46分,而60岁以上的则是最高达7.58分,老夫老妻的家庭生活更和谐。
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属下的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LPPKN)公布2011年的调查报告。该调查要求受访夫妇针对家庭关系、经济、卫生、治安、社区互动、宗教及环境等7个与家庭息息相关领域作出评分,而研究显示40岁以下的夫妇家庭和谐程度偏低。
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总监诺拉茜娅今日在媒体汇报会上说,年轻夫妇可能因为刚成家,面对较多挑战,容易觉得家庭并不和谐。
“你刚成家,一定面对很多挑战,包括青少年的孩子、经济问题等,会有生活不开心的印象。”
她说,目前最为夫妇担忧的课题是家庭经济状况,不管是丈夫或妻子所给予的分数只有6.90分,属于夫妇给分最低的领域,而夫妇皆认为情况最良好的区域是宗教范围的课题,总分数达8.25分。
婚前须有储蓄
数据显示,总分最低的家庭经济方面、家庭储蓄及家债问题是最需要获得关注的课题,我国夫妇对于未来储蓄的评分只有6.14分,属于23项评估课题中的最低分。
“我们应鼓励更多人储蓄,我们需储蓄约6至8个月的开销,才能在紧急时刻应急,否则若面对失业等问题,该如何活下去?”
她提醒有意结婚的男女,在结婚时就应该有所储蓄,因为组织家庭需要许多开销,也需要为未来准备更多储蓄。
另一项目前夫妇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以及家债课题,两项课题只有6.71分。
针对有些人以“时间可能很短,但只要交流有素质就够了”当借口,诺拉茜娅劝诫夫妇们说:“短时间的相处也会让交谈变得没有素质。”
收入越高不一定越快乐
家庭月入高,不表示和谐度也相应提高,月入与和谐是不成正比例。
许多夫妻日夜操劳提高家庭收入,期许孩子及家庭更好未来,但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总监诺拉茜娅出示数据显示,并非“更富有、家庭就更和谐”,反而我国月入2000令吉以下的家庭和谐程度高于许多收入更高的家庭。
根据2011年家庭和谐指数,低于2000令吉的受访人士对于家庭和谐的评分(7.33分)比收入处于2001至4000令吉(7.20)、7000至1万令吉(7.02分)及1万令吉(7.25分)以上的阶级人士较开心。
在中产阶级中,收入4000至7000令吉的人家庭和谐程度(7.35分)最高,但只是比收入低于2000令吉的家庭高0.02分。
针对收入2000令吉以下的人们家庭生活更为和谐的情况,她假设是因为收入较少的民众在近几年内获得政府机关多方面的援助,反而一些收入高于3000令吉的人士则需要自行承担生活压力,所以和谐程度较低。
她也点出,各领域中情况评分属于恶劣(red zone)范围包括平衡工作与家庭(6.71)、未来储蓄(6.14)、健康习惯(6.98)、处理紧急状况(6.71)及环境污染指数(7.02)。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