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粒子是形成烟霾的主要成分,马新两国的空气污染指数虽然以PM10的悬浮粒子为测量依据,但对身体危害最大的其实是PM2.5悬浮粒子。
所谓“PM10”,指的是粒径小于10微米的微粒物质,“PM2.5”则是粒径小于2.5微米,这两种微粒物质可通过呼吸,甚至眼睛角膜进入人体,并达到呼吸系统深部。而一些滤过性病毒如SARS,大约就是PM2.5以下。
由于悬浮粒子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传播距离更远,因此与粒径较大且容易沉降的近距离飞沫比较,更易造成感染,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大马未监测PM2.5
由于PM2.5太微细,人们吸入并不自觉,它可能一直深入到肺泡,甚至沉入肺泡的微血管中,医界已证实它会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并密切观察它与肺癌的关联性。一般使用口罩的话,需要用N95口罩,才能达到防御PM2.5的效果。
新加坡南部昨天中午的PM2.5(悬浮粒子)浓度一度达到每立方公尺304微克(μg/m3)的危险水平,由于此物质对人体影响甚钜,新国环境局不时跟进相关数据。
不过,大马环境局一名官员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说,该局对于PM2.5的浓度监测仅处于研究阶段,由于有关仪器价格昂贵,再加上大马土地范围辽阔,因此暂时未能像新加坡那样提供最及时的PM2.5浓度。
他说,除了环境局,我国一些政府大学也有PM2.5的监测器,不过,他们仅收集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因此我国暂时未发放有关数据。
“新加坡是完全依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的规范来制定PM2.5监测标准,我们不想盲目跟从,因此决定先进行相关统计和研究,确保往后得出来的数值是最正确的。”
他不忘强调,以PM10作为测量空气污染指数的基准是受到国际认可的,若未完成调试就进行监测,PM2.5的浓度数据将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当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及臭氧(O3)等污染物浓度数值计算出来的,其中又以悬浮粒子的数值会比其馀成分偏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今年初发布的《回顾空气污染对健康方面的证据》报告中指出,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的细悬浮粒子,即PM2.5将引发不良生育结果、儿童呼吸道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
美国心脏医学会明确指出,PM2.5对原本患有气喘和心血管疾病的幼儿和老人影响最大,不但会提高这类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加重发病时的严重程度。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