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四角混战的选区有4个,即国席打巴、州席文冬、半港及美冷,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选区都是印裔选民居多的地区,并且也是过往或现在由国大党上阵。
在三角战方面,共有25个国州选区确定上演三角战,当中国席有峇眼色海、和丰、江沙、安顺、拉律、怡保西区,共6区。
其中和丰在过去4届大选都是三角战,但最受注目的是以独立人士身份上阵江沙的前巫统妇女组副主席拿督卡米拉,已确定因此事被巫统开除党籍。
其他19个上演三角战的州选区,当中毫无意外的是九洞与后廊,坚持在九洞上阵的社会主义党候选人沙拉丝在当地服务超过5年;而在提名前两天才临时被除名的行动党后廊原任议员姚天和,也以“亲民联独立人士”身份上阵。
冲著民联而来
让人意外的是,上届国阵险胜区双溪喇叭也上演三角战,但上阵的独立人士米奥阿兹曼却是一位前巫统党员,也是霹州前行政议员之子,其作为亲巫统成员却前来搅局,直接对垒原任高级行政议员拿督哈米达,不排除是巫统内部的派系斗争。
剩下的其他独立人士有各自原因上阵,有些因为不满原政党而退党参选,例如退党参选的公正党前打巴区部主席礼祖安,或个人因素与理念而参选,例如和丰的独立人士纳迦林甘与也朗的佳里慕都。
这种多角混战当中,少部分是针对国阵而来,而更多是冲著民联而来,或者要在族裔选票当中捞取本身的政治资本,这到底对选情有何影响?或者是否会冲击民联选区?有待5月5日再见真章。
观察独立候选人的名单,可发现除了姚天和一人为华裔独立人士以外,其他最多的是印裔独立人士,其次为巫裔独立人士。
这现象除了显示出印裔各自零散政治人物的崛起,起背后的含意实在有待厘清,无论如何,尽管国阵一直强调印裔选票回流国阵,但多名印裔独立人士的出现,肯定会分散印裔选票。
虽然印裔选民在霹州不多,但在今届战情激烈之下,这现象对要继续执政的国阵,以及要重夺州政权的民联而言,都未必是好事。
无可否认的是,巴占、后廊、也朗、打巴等选区的独立人士,绝对是针对民联对候选人安排不公的情况下,而直接引发的三角战,如今“种果得果”的民联,也只能自偿苦果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