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民联与国阵都分别面对“窝里反”的冲击,但由于国阵在资源分配、竞选机器及动员能力都在民联之上,加上执政多年的优势,相对而言,较能承受多角战和“窝里反”的冲击。
反之,民联三党由于在党内的资源分配不均,加上派系倾轧,不甘心被挤下的政治人物,都会趁提名日来和党中央属意的人选一较高低,以证明自己拥有雄厚实力,同时也“教训”党高层的错误决定或朋党主义。当然,这么做也等于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最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从几个较为人注目的选区,都可以发现这种现象。例如马六甲行动党主席沈同钦,他因不满中央委派的候选人赖君万竞逐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席,竟以独立人士身份参与竞逐,形成三角战,也造成“窝里反”。此举不但令行动党中央下不了台,也暴露出行动党派系之间的严重分歧。另一个受注目的选区,即是雪兰州的莲花苑州议席。该区原任议员李映霞因党内派系斗争而不获派上阵,断然以独立人士身份参与竞逐,形成五角战之势。
对行动党而言,开除这两人是必然的选择,但也要面对“外有强敌,内有叛将”的冲击。“安内攘外”,始终是兵家王道。如果过于迷信“投党不投人”的神话,可能要蒙受重挫。
独立人士分散选票
此外,公正党与伊斯兰党在联邦直辖区纳闽国席和6个州席,也互不相让,形成“自己打自己”的混战之势。
尽管国阵也面对“窝里反”,但除了巫统妇女组副主席卡米拉以独立人士角逐江沙国会议席之外,马华前总会长兼班登前国会议员翁诗杰、旺沙马朱区会主席姚长禄、振林山区会主席张秀福等失意人,并未像传闻般以独立人士身份参选。个中原因当然有不同的政治利益考量,包括为选后布署等,但国阵“窝里反”的形势不像民联那么激烈,也就较能稳定军心,再伺出击。
前首相敦阿都拉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本届大选出现多位独立人士参选,对国阵有利;多名候选人混战,将分散民联堡垒选区的选票,最终令国阵旗开得胜。这席话相当中肯的概括了提名后的形势。接下来的14天选战,就看民联能否拿出看家本领,把危机化为契机,否则,前路坎坷。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