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成说,华文教育品质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若要解决我国华文师资队伍的问题,就必须积极推行“输血计划”和“造血计划”。
“只有在‘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才能解决部分师资短缺问题。输血计划是指从中国聘请名师到来马来西亚和派遣老师到中国去学习观摩;而造血计划是指委派中学生到中国去修读教育本科专业等。”
公平对待华文科考生
陈志成今日在留华同学会第三届第2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致词时称,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久悬未解,政府不时表示会在几年内解决,迄今仍未改善,引起民怨,因此呼吁当局妥善规划华小师资培计划,提供足够的合格教师。
他也要求教育部能透明地公布大马教育文凭(SPM)及高等教育文凭(STPM)华文科评分标准,调整特优成绩比例,公平对待华文科考生,否则将打击学生选考华文的意愿和信心。
他说,具备华文资格者是华文老师的主要来源,若因制度偏差使学生拒绝报考母语科,将对各阶段的华文科学习造成重大影响,不利于华教发展。
此外,陈志成认为,政府在承认中国学位上仍有努力的空间,包括应一并承认中国优秀的省市直属大学,及目前仅2011年4月28日后毕业的留华学位才获得承认,对早前毕业的同学并不公平,他们希望马中两国成立技术小组后,能获得合理的解决。
他也透露,留华同学会已和上海师范大学合办中文学士课程,课程以函授与面授相结合,为期4年,一年2次在马上课,2年或4年一次到上海上课,成绩合格者将被授以文学士学位。首批50位学员将于今年5月在曼绒南华独中上课。
“留华同学会也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在我国开办中学教师专业文凭课程的协议,旨在提升独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学制2年,完成培训后,将由北京师范大学颁发教师专业文凭。”
争取更多奖助学金
他承诺,留华同学会将积极为大马学生争取更多赴华留学及申请各类奖助学金的待遇。
陈志成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大马留华同学会联办的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将在6月30日及7月1日全球同步举行。
大马区参赛学生在过去三届以来,不仅是全球参赛人数最多的国家,更三度赢得全球冠军。
陈志成促为国家诤言
大马留华同学会会长陈志成呼吁,接受高等教育洗礼的留华人,要对公共议题保持敏锐,发挥知识分子的责任,经常为国家发出诤言。
陈志成说,留华同学会非常关注即将来临的428黄绿大集会,因为民主政治必须透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程序,才能充份反映民意,创造优质的民主生活。
“我国选举制度向来充满偏差与不合理,经常引人诟病,为了提升民主品质,推动政治转型,改革选举制度将是当务之急。”
留华同学会也认为,政府应该撤回莱纳斯稀土厂营运执照,保障马来西亚公民拥有一个安全家园的权利。
“稀土的生产与处理,都会对环境带来风险,基于国人健康和环境正义的考量,为了下一代,政府不应同意莱纳斯稀土厂在我国启动和营运。”
陈志成说,当前的马来西亚处于政治和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留华人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栋梁,因此大家都可以扮演时代的眼睛,为留华人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他今早在留华同学会第三届第2次常年会员大会上致欢迎词时誓言,留华同学会除了推展会务、促进会员联系之外,也关心国家社会,履行公民团体角色。
“我们也要求政府重新审视苏丹街捷运工程的必要性,因苏丹街邻近的地区是吉隆坡早期城市开拓的重要标记。”
他补充,保护社区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是进步社会的趋势,我国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违反世界潮流,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战前建筑带来损坏,同时影响苏丹街、茨厂街的社区完整性要求,因此当局应重新评估该工程之可行性。
陈志成认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及人民的精神家园,5000年的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并冀望留华人具有“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情怀。
吁中国开放技职大专
大马留华同学会今日通过8项议决案,包括呼吁中国当局开放更多技职大专让我国的学生到中国接受技职教育,以培养更多的技艺人才,建设国家。
留华同学会促各界重视技职教育训练,鼓励更多华裔子弟报读技职教育科目,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熟练技术能力的专才,推动国家工商业转型。
代表留华同学会参与“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技职教育行动委员会”的朱绍英在参与议案讨论是披露,委员会准备与相关当局建议,研究推行技职教育以多元媒介语教学的可行性。
大马留华同学会通过的其中2条议案是向中国政府作出呼吁,包括吁请中国政府大力进行“输血”、“造血”行动,协助海外培养更多的华文师资,提升教学素质,造福海外华人社会。
留华同学会今日在富丽华酒店会议厅举行第三届第2次常年大会时,有3项议案涉及华小师资课题,分别为呼吁政府公平分配资源,制度化增建华小及提供拨款。他们吁请我国政府让教育回归教育,国家教育政策以各族人民的意愿为依归,真正落实全民的政策。
留华同学会欢迎政府承认146所中国大学学位,希望于2011年4月28日之前的留学中国毕业生能同样获得承认,并希望另外800多所部级及省级的大学学位也能逐步获得承认。
在社会议题方面,他们支持推行选举改革运动,呼吁选民在全国大选履行公民义务,务必在大选时踊跃投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