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团的四川省侨办副主任薛斌表示,这次访马有3层意义,除了感谢《东方日报》读者在四川地震时的慷慨解囊,也希望通过演出展示藏族生活的美好形象。
他表示,这次也有幸能配合启德行集团创业50周年、《东方日报》创刊10周年及《诗华日报》创刊60年,来马参与庆典活动。
民族歌舞团一行33人是在薛斌的带领下,从四川省成都飞抵吉隆坡,并在11天行程内,为大马人呈现7场民族文化演出。
藏族民族歌舞团演出将在明日(20日)于吉隆坡民政大厦宏愿堂举行首场公演,主题为“康定情歌的故乡”大型文化表演。
他们也分别会在砂拉越古晋(22日)、诗巫(24日及25日)、民都鲁(26日)、美里(28日)及沙巴亚庇(30日)演出。
民族歌舞团团长刘力夫今日在抵马后对记者说,这次参与演出的演员是歌舞团出国以来算是规模较大,也带来了最有特色的演出项目。
展示藏族美好生活
这次的歌舞团除了藏族以外,还包括少部分汉族及彝族人,团员年龄最小21岁,最年长的40多岁。
他表示,歌舞团希望通过这次的艺术交流,能架起马来西亚与四川省藏族的友谊桥梁。
他续称,这次演出的焦点节目是“康定情歌的故乡”,因为这个节目展示藏族在当地的美好生活。他希望所有在马的演出能场场爆满。
甘孜藏族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8年5月,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继承和弘扬藏族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集音乐、舞蹈、民族器乐、民族戏剧为一体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
他们曾先后演出5000多场次,中国国内交流演出300余场,参加国家级文艺演出50多次,先后有150多个节目获得各种奖项,深受欢迎。
藏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他们不但在节日唱歌,祈神唱歌,而且劳动唱歌,甚至调解纠纷时也离不开唱歌。
今次演出内容是歌舞团经过,内容包括藏族舞蹈、服饰、独唱、组合唱、双人舞、群舞,以及川剧绝技“变脸”。
可搭轻快铁到会场
《康定情歌的故乡》大型文化表演巡回首演,明晚在吉隆坡民政大厦四楼宏愿堂引爆。主办当局促请持票的读者大众,准时出席。
这场表演凭票入场,观众需携带票卷前往门口接待处换取贴纸,方可进入会场,座位不跟编号;正式仪式会在七时三十分开始。
停车位逾1000
民政大厦坐落在永旺购物商场隔壁,总共设有逾1000停车位。观众也可乘搭star轻快铁,在马鲁里站下车,越过行人天桥就可到达。
地震灾区师生 感激《东方日报》读者建楼
《东方日报》读者捐赠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玛瑙镇小学教学楼,让当地学生在地震灾后迅速复学,师生对大马人非常感恩,也热切盼望大马朋友到当地访问。
这栋教学楼在竣工后,挂著一副“马来西亚东方日报读者捐赠”的牌匾,中国致公党绵阳市总支委员陈刚说,玛瑙镇小学生对马来西亚非常好奇,许多孩子都希望来看看。
他表示,在地震以前有关地段只是平房,如今《东方日报》读者让校内有了一栋大楼。
“这栋楼盖得非常好。老师和学生非常高兴。”
四川省侨办国外处副处长宁强,转达侨办主任周敏谦的谈话时说,周主任非常感激《东方日报》执行总编辑陈利良与启德行集团副董事经理刘利强先后访问玛瑙镇小学,也表示玛瑙镇小学校长希望和马来西亚人做更多教育交流。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近7万人遇难,破坏惨重。马来西亚人在第一时间组织各种募款及救援行动,向中国四川人献心献力。
《东方日报》读者也募集了43万6575令吉,经致公党四川省委推荐、侨办考察,确定为地震中损毁的绵阳市梓潼县玛瑙镇小学捐建教学楼。
512地震后,当时学校仅剩下一座陈旧的教职员宿舍。
由《东方日报》读者资助的教学楼,全框架2层楼共拥有8间教室。重建后的玛瑙镇小学共有27间宿舍、8间教室、1间食堂和7间教职员办公室。全校共有353名学生及36名教职员。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