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成中学校友会会长郑淑娟受询时强调,即使本身不鼓励同性恋,但仍认为社会应该尊重不同性取向的人士。
她说,在中小学校内放大研究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等课题可能导致学生仇视该些举止娘娘腔或“男人婆”学生,更会让这些学生受歧视。
“这也可能导致一些原本不是同性恋者的学生,透过这些活动而对其他性取向产生好奇。过去也有很多人因为这些好奇,而产生这种倾向。”
她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舒适,有许多人仍是选择躲避社会眼光,生活得痛苦;加深仇视会让他们活得更辛苦。
她也认为,过去的华社因为礼仪等枷锁,而对性取向课题避而不谈,但目前有华校敢于讨论此课题,也算是逐渐变得更开明的表现。
询及家协是否应代表学校出席4月21日的反性取向自由集会,她表示,视乎校友会领导的决策,但若出席集会动机纯粹是为将其他性取向贬得一文不值,则不适合。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昨日对本报说,该部不鼓励该阵线将“反性取向自由”的课题带入校园,强调该活动与教部无关。
保持正确文化道德
而该阵线主席阿兹旺丁则说,已有华小家教协会自动联络他们,要求参与反性取向自由活动,而在5月时将在槟城、吉隆坡的华小办活动。
另外,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今日受询时认为,华校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尽早应将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人等中华文化难以接纳的文化加以匡正,确保下一代保持正确文化道德。
他对《东方日报》表示,华人文化对同性恋等课题都采取不鼓励、不接受的做法,也强调此课题所涉及的是人类生理上的自然法则,与人权无关。
“他们仍处学习阶段,所以可以加以纠正。如果不是在学生仍处幼小阶段就灌输及解决问题,等到他们上到大学时就难以解决了。”
他提出,即使有人认为这是在外国已属平常,但在全球被誉为最开放的美国,也并非所有州属都能够接纳同性恋婚姻法的通过,强调这个不是西方社会全面认同的文化。
询及华小与国民型中学的家协代表是否应该打著学校的招牌出席,邹寿汉认为这次的活动所涉及的课题与学生切身利益攸关因此学校的家协可以在这个条件下参与这项活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