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平衡发展方案”(The Balanced Approach)认为没有必要兴建海底隧道,只建议兴建槟岛外环绕道、南北大道衔接道、电车、渡轮、通勤铁路,还要在乔治市或北海实施“入城收费制”。
“入城收费制”是私人交通工具在交通颠峰时期进入市区将征收10令吉“过路费”、进乔治市其他地方收5令吉及进入北海收5令吉。
量身订做核心配套
它被看好将提升槟州民众公共交通使用率至15.2%(现有的只是4.2%),并成功舒缓乔治市及北海交通阻塞情况。可是,若要落实“平衡发展方案”就需耗费130亿令吉,对州政府的财力说大概是天方夜谭。
因此,该谘询公司推而求其次,依州政府的财力及权限量身订做一个耗资25亿令吉的“核心配套”(Core Package),被看成也能负荷槟州在未来20年的交通需求量,也能提升槟州民众公共交通使用率至6.75%。
在“核心配套”下,完全没州政府雄心勃勃要落实的“两岸三通一个槟城”海底隧道及3条内环公路,而只是涉及马路加宽、提升巴士设施、停车转搭(Park&Ride)、提高巴士川行量、加强停车执法及调高停车费。
在市区,停车费被建议调高至每小时5令吉、北海每小时3令吉50仙及其他地方2小时50仙,这将鼓励民众多使用公共交通至5.9%。
合乐谘询公司(HALCROW)董事戴夫特尼尔今日在地方政府论坛上,公布槟交通综合大蓝图草案时说,槟大桥及槟二桥或许能应付槟州在未来10年的交通流量,但15年或20年后,问题还是会回到目前的情况。
“随著槟威两地人口增加,可以预测的是,2020年的交通流量将比现在增加25%,甚至在2030年,交通流量将倍增50%。”
他表示,槟州交通规划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必须再建更多路。但建马路或大道应付倍增车流量,只会让民众过度仰赖私人交通工具而弃公共交通,长期来看无法解决问题根源,并且也在州政府财力范围以外。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