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在古来宽柔中学的风波,再次将华文独立中学内部的问题推向舆论焦点。然而,本次事件所揭露的不仅是个别学校的行政失当或个别教师的失职,更是整体教育文化中深层结构性病灶的显现。

许多独中仍视纪律与服从为核心议题,观察各所独中的校规可以发现学生往往被要求在极为保守的规矩下生活,其中不乏对女性学生极度严苛的规范,例如限制女学生内衣颜色的校规曾在多所学校出现。此类规定不仅侵犯个人隐私与身体自主,更在无形中将性别偏见内化为纪律的一部分,制造出学生对“不合规”女同学的歧视与羞辱。

类似的规训方式,使学校成为规训性别角色的温床。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针对女性的荡妇羞辱(slut-shaming)并未被认真处理,甚至被视为校园日常;当校方尝试回避、压制,以淡化性骚扰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学生:维护体制比维护人的尊严更重要。

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扼杀学生表达的空间,也间接鼓励了不对等的权力结构与沉默文化。当学生遭遇不公时,他们面对的是没有制度支持——或者形同虚设——的环境,是教师、行政、甚至同侪的压力,导致许多问题被掩盖于无声之中。当一间学校在性骚扰发生后,第一反应并非处理施暴者,而是劝学生“不要闹大”,那不只是教育失败,我们更可将之视作共犯。

当受害者开始说话

该事件引发了华校的一股小规模Me Too浪潮,一批又一批过去在校园内沉默多年、甚至已经毕业多年的女性开始出声,揭露那些被压在“校誉”和“家丑不外扬”下的性骚扰经历。有人分享过去被带进办公室单独问话的恐惧,有人说出当年不敢拒绝的轻佻言语与碰触,有人第一次给当年的自己一个拥抱——她终于可以从“自己太敏感”的泥沼中解脱。

这些声音不是零星个案,而是一整代人在压抑中成长的证明。但当他们鼓起勇气说出来,华教体制大多却不知如何面对,这些机构看起来像是搞不清楚问题究竟有多大。这些学生的自白是对教育界的质问,让我们看见独中长年以来对权力的默许和对受害者的责难。它也让我们看见学生并非如校方想像的那般“无知”,他们只是不被允许理解、不被允许讨论、不被允许质疑。他们在这个大监狱内学到的不是是非,而是沉默与顺从。

现在问题是,当受害者终于愿意出声,这个体制准备好聆听了吗?还是只想把声音扫回地毯底下?

缺席的性平教育与错置的优先顺序

值得警惕的是,性别教育与性平机制在这样一个保守的校园环境中长期缺席。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教育内容的更新,华教体系在性别平等推进方面仍处于滞后状态。

目前,多数学校尚未建立明确的反性骚扰申诉与处理机制,也缺乏专业的性别教育课程,教师更是未接受足够的相关培训。在缺乏机制与知识的情况下,即便事件发生,师长往往无从处理,学生也求助无门。这不仅让人们对学校的安全产生疑虑,也让学生失去对校方的信任。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关乎价值观的塑造与伦理的培养。性教育并非仅是生理知识的灌输,还包含了关于身体自主、性别尊重与人际关系的理解,但这些课题在多数华校中仍处于被忽略的边缘地位。更进一步来说,从宽柔事件中学生与教师的回应来看,也许当务之急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并非学生,而是老师。

当一个教育体系选择忽视这些基本伦理课题,而将重点放在升学率、学术排名与纪律规训时,其实是在错置教育的优先顺序,亦错过了在学生人生的关键阶段中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机会。一念至此,我们不禁想问,当教师希望学生“大事化小”时,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所学校正在言传身教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是鼓励性犯罪,还是歧视女性?

三支柱责任与华社反思

性别教育的缺席,不是单靠学校就能解决的。所谓“华社三支柱”——华团、华文媒体、华教,哪一方曾在这件事上交出合格的成绩单?华团对性骚扰事件往往避而不谈,甚至保护自己人;媒体在报导有关事件时仍惯用性别歧视语言、消费受害者的创伤;而华校则连一套最基本的申诉机制都没有,反而对受害者冷处理、对性平教育敷衍了事。这样的三支柱,根本不是支撑,而是加害者的遮羞布。

2022年马来西亚通过反性骚扰法时,我们看到哪一个华教单位主动回应?有几所学校至今还在用“内部解决”的态度敷衍学生,连最基本的保护意识都没有?我们现在只看到一所独中被爆出这样的问题,但其他独中是否也应该受到检视?学生不是你们的财产,不是你们可以管到内衣颜色却不负责任面对创伤的实验品。如果你们不愿意更新制度,就必须接受被问责,甚至被彻底淘汰的可能。

这不是悲观而恶毒的预测,而是眼前的现实。如果三支柱继续集体沉默、继续对受害者视若无睹,那华教的未来就只能是空洞口号堆砌起来的废墟。即便有个别单位,如隆雪华青提出拒与涉性骚扰单位合作,并建立内部反性骚扰制度,这样的努力仍属少数,更显著的效果也许是作为某种标杆,但要推动华社整体的性平意识仍是道阻且长。

如果整个华社仍未意识到性平教育的迫切,仍继续将这些议题视为次要甚至“无需公开讨论”的,那么再多的文化传承与语言保育的努力,都无法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以正义为先的社群。试问,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华教和传承吗?(待续)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美欧贸易战大转机! 全球市场要变天?

阅读全文

颜壮志辞去古来宽中校长职务 宽柔董事会接纳辞呈启动接班安排

阅读全文

中国陷出口两难 胡永泰:特朗普成最大赢家

阅读全文

网民不满侮辱元首言论扬言找上门 电商与家人安危受威胁

阅读全文

外国人赴华反向代购 淘宝在美下载率激增【东方头条】2025-4-18

阅读全文

柬埔寨公主用中文欢迎习近平

阅读全文

黄大志:城市改造与更新问题

名家

今天的吉隆坡大城区,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快速增长,已发展成全国的政治与经贸中心,大城区人口超过840万,占地面积2710平方...

阅读全文

黄春鑵:公正党党选:中央到地方的混战

名家

今年,团结政府内部的主要联盟希盟有两大政党,将会举行党选。除了先前在党选闹得沸沸扬扬的行动党,还有一个政党也将举行党选。...

阅读全文

李泰德:中美互杀:谁是懦夫

名家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世界各国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除了每个国家都会...

阅读全文

郑庭河:宗教能参与民主政治吗?

名家

说到宗教主义分子凭借民主制度或民意风向逐渐在政治领域崭露头角,乃至呼风唤雨、翻江倒海,进而渗透、掌控政权,不得不令人省思...

阅读全文

陈锦松:宽柔中学AI伪照与性骚扰控诉敲响校园警钟

名家

近日,马来西亚柔佛州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接连陷入风暴。一是高二学生利用人工智慧(AI)深伪技术伪造多位女同学不雅照片并在社群...

阅读全文

张孝仪:青少年遭受霸凌、抑郁与自杀:是否已成为社会的病态?

名家

近年来,青少年遭遇霸凌、自杀事件频频登上媒体版面,最近更是爆出有人将女同学照片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合成不雅照进行兜售...

阅读全文

萧宏达:废除死刑的漫漫长路

名家

国际特赦组织马来西亚分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大马在2024年共判处了24项死刑,较2023年的38项有所下降。然而,这24...

阅读全文

林卓锋:诡才特朗普——节奏换筹码,谁认真谁输!

名家

当全球市场惊愕于特朗普145%对华关税威胁之时,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博弈已经悄然上演。在传统分析框架中,关税是贸易政策的工...

阅读全文

蓝志锋:从能否进入非伊斯兰宗教场开始

名家

早前,伊党雪兰莪士毛月州议员努希参访兴都庙,在党内引发热议,出现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代表保守观点的伊党宗教师理事会成员莫达...

阅读全文

蓝志锋:火箭须以体制方式解决猫山王非法芭问题

名家

近期连续几天彭亨劳勿猫山王果农的非法芭面对的问题,并不是新鲜事情。5年前,当彭亨州政府收回果农们用了几十年时间开垦种植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