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是马来亚历史的一个关键年。是年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利用霹雳州两帮华人私会党(海山和义兴),因锡矿开采权益纠纷,械斗多年仍未停战恢复正常生产,影响了英国海外贸易利益而进行干预。克拉克邀请了霹雳苏丹和两派私会党领袖,在英国军舰上签署了一项调解邦咯岛协议。协议规定霹雳苏丹必须接受一名英国参政司,除了关于宗教和马来习俗之外,一切政务须由参政司裁决。

从此英殖民者的触角,由三个海峡殖民地的海港经济,逐渐深入马来半岛腹地的资源开采领域。1874年离苏伊士运河开通刚过6年,恰好时值英国工业体系进一步升级,国际市场的扩充以及对海外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配合了英国从海港经济发展到腹地资源开发的时机。英国人从邦咯岛事件更深一层认识马来亚华人移民及其文化,知道他们的价值观是以家庭和宗族为中心,只知勤奋工作,缺乏国家意识或对宏观政治冷感,对任何掌控统治权的政府的依赖性不强,但都基本愿意遵守既定法律。他们满足于宗乡团体所赋予的互助机制,对政府政策适应力极强。

这样的移民劳动力,英国殖民者是挺放心的,把华人定位于移民性质,是希望这片被殖民的土地,将永远不会走向独立,任由英国控制盘剥。从1880年代到1930年代的60年间,英殖民者便从中国广东和福建两省移入大批移民,投入稻米种植以外的各种经济活动,为英国工业国际市场化作出诸多贡献。

于此我必须解释为何殖民者不要华人移民进入稻米种植行业。以当时经济回收核算,稻米种植几乎跟工业上下游经济活动没多大联系,增值率极低。它仅是维系家庭生存的最低级生活手段。泰国和缅甸当时盛产稻米,从那里输入廉价的稻米,将移民投入较高增值的经济作物和矿产开发,对殖民经济开发追求的利润就更丰厚。的确,英国殖民马来亚和香港,均是全球获利较多的。另一个较次要的因素,就是不要移民跟马来传统稻农竞争,使后者长期捆绑在小农耕作上。

来了大批华人移民,殖民者设立了华民护卫司(Chinese Protectorate),专门处理华民事务。对华民的管理方针,殖民者的重点是引导经济开发,但对华社各社群之间的私会党组织与地盘争夺采取的是较“自由放任”的政策,不到非不得已,绝少干预。这不但节省了警力行政开销,也让华民间的私斗消耗了华社民间“领袖”的精力,对殖民者有利。

二战后华人问题

二战期间日军侵占马来亚三年八个月。日本南侵成了英殖民马来亚的转捩点。一方面,在日治期间,日本屠杀支持中国对日抗战的华人。另一方面,日本也策动马来民族主义运动,作为仇英亲日筹码,并分化华巫关系。二战结束后英军重新占领马来亚,但此时的马来亚已今非昔比。大战后筋疲力尽凋敝的英国,已无能力掌控先前帝国的疆土。伴随著各地兴起的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英国已准备安排亲英派接班人,移交政权。但对于英国殖民有功并且是主要纳税人的华人,又该如何处置呢?

1955年,临走前的英殖民者已成功筹办一场民主选举,投票率高达82.8%,选出了52名由巫统占多数的马来亚联合邦立法议员。同年初,华民律政司出台了一份报告,题为“The Chinese Problem in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马来亚联合邦的华人问题)。从英殖民者的利益视角,报告分析了华人对本土政治的消极性,但却深受中国国内的两派政治的影响,显然对独立的到来准备严重不足。这意味著临去秋波的英殖民者想靠华人维护自身利益是希望渺茫的。

英殖民者意识到华人在政治上分成三派,其中无政治意识属顺民、以侨民自居者占绝大多数,亲国民党者为数不多也可说是过度性质,而第三派亲马共者更少。对于马共,虽说其成员绝大多数为华人,英殖民者认为它的社会基础和配备薄弱,决定以武力镇压。自从1948年马共走进森林打反英游击战之后,马共的粮食供应靠的是森林周边的华人支援。为了切断民间供应线,于是有了“新村计划”,终于把马共主力驱赶到马泰边界的森林地带,1960年结束了“紧急状态”。

从英殖民者经营马来亚殖民地的过程看,对华人问题始终十分重视。首先,华人是殖民开拓经济的先驱,给殖民者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有鉴于此,英国引进了大批中国移民,而这些移民及其后代在英殖民期间绝大部分始终以移民自居,紧抱中国传统大一统思维,这符合了殖民者的利益。

但二战后国际形势急转,殖民地独立浪潮风起云涌,英殖民者又想华人能在马来民族主义波澜中积极参与其中,协助维护他们后殖民的利益,但已为时过晚,因为华人普遍上不能在一夜间扭转移民心态,改变他们“心向祖国的赤子之心”。就这样,华人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殖民地时代,发展到今天马来种族主义分子肆虐的时代!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Mini Cooper与灵鹿相撞 七旬华妇当场毙命

阅读全文

男子浅池跳水 当场断颈丧命

阅读全文

疑生意太好被同行嫉妒 冷冻猪肉店遭人破坏

阅读全文

CEO涉贪被捕 Prolintas大道公司停牌

阅读全文

各国奥运队服逐个看

阅读全文

"他出事那天是我的生日" 父母寻找目击者讨公道

阅读全文

林德宜:是时候设153条文皇委会

名家

“我们不能低估半岛、沙巴或砂拉越的(极端主义)势力……他们只纯粹从特定的种族或宗教角度来看待他们的生存,这肯定不利于我国...

阅读全文

郭朝河:大马崛起的新商机

名家

究竟在外国人的眼中,马来西亚在国际地位为何?最近出席第37届亚太圆桌会议,参与者不仅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官员与学者,还有...

阅读全文

谢诗坚:马华怎样翻身?

名家

马华公会总会长魏家祥上个月在接受前卫生部长凯里主持的播客节目《出去一下》访问时说,若国阵中有成员党琵琶别抱,马华也可以继...

阅读全文

林志翰:部长配偶获政府工程合约ok吗?

名家

如果你是部长,你的配偶想做生意,你们会怎么处理?假如你的政党一直宣扬公开招标和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以避免公众认为你党存在...

阅读全文

孙和声:从华族开荒建埠谈起

名家

据笔者所知,2023年华社至少出版了3本有关华族建设马来(西)亚的中文书。一是黄崇锐联同妻子谭丽屏合著的《溯源寻根:吉兰...

阅读全文

黄春罐:“本土”候选人上阵,能增加胜率?

名家

近期,本应是马来西亚选举空窗期的时刻,却因为各种政治纠纷和议员逝世,产生了一系列补选。当中就包括了才过去不久的新古毛补选...

阅读全文

陈奕强:公有云巨头在马450亿投资 本地软体公司商机

名家

2023年和2024年,全球三大公有云供应商宣布在马来西亚进行重大投资。2023年3月,亚马逊云服务(AWS)计画在20...

阅读全文

郑庭河:宗教与公权力

名家

宗教与公权力的关系应该可说是多元的,不一定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再说是良是恶,还得看是从谁的角度、什么立场出发。比如某些...

阅读全文

陈锦松:统独问题与其它——台湾观察

名家

5月间我到台北出席国立政治大学活动,后再到南投、日月潭等地。适逢台湾总统赖清德5月20日就职典礼举行,这位被视为“台独金...

阅读全文

黄金祥:你被华教道德绑架了吗?

名家

独中为建校基金筹款司空见惯,但一个“加油榜”让舆论闹翻天,本来针对校方“激励手法”的争议,迅速扩大到对独中办学的批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