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来西亚政府提出推行“非穆斯林指南”的倡议,虽然最终被内阁否决,但也提醒我们对宗教与文化的界线思考。这一议题不仅关乎宗教自由与文化认同,更触及了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构建真正的理解与和谐?

我们不妨参考中国老祖宗的智慧,从中华文化的传统思想中汲取养分,为当下的社会议题提供新的视角。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只有通过促进各族群之间的深层理解,才能让那些试图通过种族和宗教议题进行炒作的政客失去市场。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强调“和而不同”的理念。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告诉了和谐的真谛——并非要求所有人完全相同,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存。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的国家,正需要这种“和而不同”的精神。我们不应试图通过政策或指南来消除差异,而应学会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通过对话与理解实现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大家对彼此的不理解,让那些试图通过煽动种族和宗教情绪来捞取政治资本的政客无从下手。

此外,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中庸并非平庸,而是追求平衡与适度。在宗教与文化的议题上,中庸之道提醒我们,既不能过度强调某一群体的特殊性,也不能忽视其他群体的感受。例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避免单向度的决策,而是充分考虑各族群的需求与感受,找到平衡点。正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有在平衡中,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繁荣。这种平衡的追求,能够有效削弱极端言论的吸引力,让那些试图通过制造对立来获取支持的政客失去立足之地。

回顾历史,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曾一度达到某种平衡。例如,1990年代在马哈迪的领导下,通过经济快速增长,族群间的矛盾被暂时掩盖。然而,经济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文化认同与宗教理解的问题。当经济红利消退,深层次的文化与宗教差异再次浮出水面。华社在教育、文化认同上的努力,以及马来社会对宗教价值的坚持,都反映了不同群体在多元社会中的生存之道。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差异,以对话的方式化解矛盾,而不是通过设立条框来限制讨论。只有通过真诚的对话,才能消除误解,让那些试图通过炒作种族和宗教议题的政客失去煽动的空间。

要真正实现宗教与文化的和谐共存,我们需要超越表面的政策设计,深入探讨如何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教育与历史的角色尤为重要。当前的教育体系应更全面地反映各族群对国家建设的贡献。例如,华社先贤在开垦土地、推动经济转型中的努力,以及马来社会在维护宗教与文化传统中的坚持,都应成为国家记忆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彼此的历史与文化根源,才能消除偏见,建立真正的尊重。这种对历史的全面认知,能够有效削弱政客利用片面叙事进行炒作的可能性。

此外,文化记录与对话平台的构建也至关重要。我们常常听到马来社会强调宗教的重要性,但鲜少有人深入了解华人为何注重经济;同样,华社对马来社会的宗教禁忌与思维模式也缺乏足够的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往往成为误解与偏见的温床。通过社区交流项目、跨文化讲座以及节庆活动的共同参与,我们可以从小处著手,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例如,让马来学生了解华社如何庆祝春节,或让华裔学生理解开斋节对马来社群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可以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理解与尊重。这种深层的对话与理解,能够让那些试图通过制造对立来获取支持的政客失去市场。

“非穆斯林指南”的提出与否决,提醒我们不应通过设立更多的条框来限制讨论,而应鼓励更积极的对话与交流。单向度的政策设计或信息传递,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反感和对立。真正的和谐,建立在双向、深层的对话基础上。政府的目标不应只是通过政策来规范行为,而是通过教育、文化与社区互动,撒下理解的种子,让宗教与文化的界线在对话中逐渐消融。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那些试图通过种族和宗教议题进行炒作的政客失去煽动的土壤。

拨款与政策固然重要,但它们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长久的和谐,需要全社会对彼此文化与宗教的认知与尊重。让我们从老祖宗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中庸之道”的平衡,以及“以和为贵”的包容,共同为下一代营造一个互相理解、平等共生的马来西亚社会。唯有如此,种族主义与宗教偏见的“大树”才会失去生长的养分,多元社会的“花园”才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而那些试图通过分裂社会来谋取私利的政客也将无处遁形。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三下午在白宫玫瑰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表,说明将对各国开征的对等关税。(图取自法新社)

特朗普宣布“打折”后对等关税 向马来西亚课征24%

阅读全文

【大马入列肮脏15国】四类商品首当其冲 最“受伤”领域呼之欲出

阅读全文

拳王比赛中突昏迷送医亡 调查委员会将厘清死因

阅读全文

【大马入列肮脏15国】对等关税冲击令吉 兑美元贬至2个月新低!

阅读全文

虽部分居民可重返家园 “此地不宜久留” 【东方头条】 2025-4-3

阅读全文

劳工组织:24%关税恐造成大马员工失业【东方头条】 2025-4-3

阅读全文

陈启华:请别吓跑外资

八方论见

大马统计局最新劳动数据显示,我国在2024年底的失业率已经降至3.1%,是近10年最低水平。单单在去年12月,就有240...

阅读全文

谭政宗、曾志涛:污水氢汽车,大马绿色交通未来?

八方论见

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污水不仅能净化环境,还能为我们的汽车提供动力。这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正在英国华威大学(War...

阅读全文

赖芊翠:自私比病菌更毒

八方论见

台湾艺人大S因在日本感染流感并发肺炎离世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流感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一名马来西亚女子在北海道感染气管炎...

阅读全文

林嘉年:变质的利是

八方论见

日前拜读《东方日报》,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语言暨应用语言学系高级讲师颜玉君的文章《红包:你例行公事地派,我理所当然地收》后...

阅读全文

王会学:安华一锤定音消除穆指南疑虑

八方论见

今年农历新年结束了,除了鞭炮声中的最后一响,还有首相署莫哈末纳因引起的“穆斯林指南”(穆指南)一响,只不过这一响没有引来...

阅读全文

萧宏达:族群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再重要?

八方论见

上周,笔者探讨了马来西亚整体收入不平等的问题,聚焦于整体国民的分配情况。然而,从长远来看,或许更受大众关注的是族群之间的...

阅读全文

谭政宗、曾志涛:生成式AI竞赛——东盟与大马的机遇与挑战

八方论见

21世纪的高科技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格局,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无疑是这场竞赛的核心。...

阅读全文

振民:人民需要怎样的人民代议士

八方论见

这次华人新年,砂拉越恰逢下大雨,特别是民都鲁,二天二夜就下了1300毫米的雨量(一年才下4000毫米),导致多处泛滥成灾...

阅读全文

赖芊翠 :骤逝,让璀璨人生戛然而止

八方论见

徐熙媛的一生,是一场无畏的狂奔。以“大S”之名,她闯荡娱乐圈,形象鲜明,活得轰轰烈烈。她的爱与恨,都如刀锋般尖锐。有人说...

阅读全文

王会学:中美晶片战争:大马的关键在于“内忧”

八方论见

在刚刚过去的2025农历新年,亲朋聚会时,除了常见的“拍拖了没”、“结婚了没”、“生小孩了没”和“买房买车了没”这些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