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自称为"欧洲最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的价值观、观念和真理都只是主观的解释,世界本身没有固有的终极真理或价值。他的虚无主义不仅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更是对个体思想自由和解放的倡导,体现了他对自由意志和个体力量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白取春彦,一位专注于尼采研究的日本学者,历时数年精选尼采著作中的224段精华文字,合辑成书。《尼采的心灵咒语2》的编排简约,黑白印刷,没有过多修饰,留白显得格外用心,仿佛与书中的内容相得益彰。与那些制作精美的书籍相比,它确实不容易引人注目。但我却被书腰上的两句话深深吸引了:一百年前最要命、最蛊惑人心的妖言;一百年后最励志、最具魔力的箴言。
 
这本书共九个篇章,分别为生、爱、自己、表达、人、知、世间、美和心。每篇文章或短至两行,或长不过半页,篇章相连,读来如同一句句直击人心的咒语,给人醍醐灌顶之感。若能在每天睡前读一篇,或许能让心灵得到洗涤,让白天过得安逸,夜晚睡得安稳。
 
然而,一如序言的标题"人生没有真正的安逸",或如尼采所言:不安定才是生命的本质。对于尼采而言,这种不安定可以用更积极的说法来表达"werden"(一些尼采作品的译者经常将其翻译为"生成")。在他的思想体系中,"werden"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德语变化动词,它承载著更深层次的哲学意义,象征著生命的持续变化和永恒流动的本质。他认为,人类和世界都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不断成长、转变和演化,这种变化正是生命的真正本质。
 
白取春彦精选的尼采作品中,对变化和成长的探索贯穿始终。每一段文字都反映出尼采对生命深层次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尼采主张超越传统的道德、宗教和哲学框架,去探索个体的力量和创造性的潜能。在他看来,人类的命运不是被预定的,而是可以被塑造和创造的。
 
这本选摘显示出这位哲学巨匠一百年后依然深远的影响力。无论是妖言还是箴言,尼采的文字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思想的启示,提醒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找和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思想的深刻影响力使得尼采的思想至今仍被视为哲学的重要里程碑,激励著人们勇敢面对变化和挑战,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永恒追求。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示意图

2演唱会+球赛同天登场 武吉加里尔周六恐大塞车

阅读全文

“没钱论”被批无知傲慢 美名嘴回呛安华:你们几乎快吃不上饭了

阅读全文

19岁华裔少女失踪 警发布消息寻人

阅读全文

误植“双星八条纹”国旗 教育部道歉

阅读全文

假送餐员抢劫老翁 被真送餐员捉个正

阅读全文

误植错误国旗 教育部道歉【东方头条】2025-4-24

阅读全文

曾达卫:废除多源流学校,伊党黔驴技穷

八方论见

日前,伊党议员胡先依斯迈在国会提问时质疑多源流学校是否采用国家教育课纲,并暗示政府是否应该废除多源流学校。对此,教育部副...

阅读全文

芮音书语:学生学习态度决定教育成效

八方论见

近期进入学校考试季,本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时刻。然而,社交媒体上频现学生在试卷上胡乱作答、交白卷甚至书写不礼貌答案的...

阅读全文

黄欣平:官世峰不妨在加影争取一所新华小

八方论见

行动党社青团领袖官世峰把兴建新华小说得如此轻易,我呼吁他在加影华人人口密集的地区兴建一所全新华小,以展示行动党爱护华教的...

阅读全文

谢委谒:原来我们都欠罗斯玛一个道歉

八方论见

2024年12月19日,我国前首相夫人罗斯玛获高庭裁定撤销17项洗钱和逃税控状,并宣布无罪。这一判决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因...

阅读全文

官世峰:马华无庙请神的建校计划

八方论见

就在2018年全国大选半年多前的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宣布批准增建10所新华小及搬迁6所微小,正是所谓的10+6...

阅读全文

萧宏达:从韩国戒严令 回顾大马“自我政变”

八方论见

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宣布戒严、要求军警封锁国会,甚至想要逮捕部分国会议员。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三权分立的原则,被认...

阅读全文

赖芊翠:满街的杀手

八方论见

近年来,随著送餐行业的迅猛发展,送餐员的增加导致路上摩哆数量急剧上升。这些摩哆以其灵活的机动性为城市生活带来了便捷,但也...

阅读全文

徐向楠:财产申报成“焦点”

八方论见

官员存在贪污问题一直是国家最为致命的隐患之一,根据2023年国际透明组织的全球清廉指数的报告中可以知道,马来西亚在202...

阅读全文

朱家健:大马旅游业升级可以与中国澳门优势互补

八方论见

2024年,马来西亚旅游业屡获丰收,在全球热点排名、接待国际旅客人次、旅游业对经济贡献均交出了亮丽成绩,其中,中国访马游...

阅读全文

赖芊翠:翩然如风,归于自然

八方论见

琼瑶以翩然之姿告别尘世,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讨论。一派认为她有权选择自己的生命终点,这代表了个人自由,不应成为他人评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