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人报穷数据高涨之际,不局限经营商业的中小企业,因周转不灵而无法清还借款,被迫报穷之外,年轻人因理财无方的报穷率也偏高,国行的数据指破产的人已年轻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二国产车推行大专生购车优惠计划,在尚未毕业,工作无著的条件下,让大专生以每月最低299令吉的分期方式买车。
第二国产车争取年轻消费群,与政府当局所推行的一系统计划,如“一马房屋计划”,向首次投票族“招手”无异。
一般华裔家长循循善诱孩子储蓄的好处,更有的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开设储蓄户口,不忘记告诫“不要先花未来钱”,或有工作收入者花钱要“量力而为”;因此,不会提供“首期”予孩子购买复利息的分期付款。
这项优惠购车计划,或会演变青年人为筹得“首期钱”而向大耳窿借贷,助长许多社会问题;几年前马华公会力倡打击大耳窿工作,政府似也配合,在各市议会范围雷厉风行拆除墙上、电灯柱大耳窿促销的街招,迄今冷淡下来。
这项大专生购车优惠,的确可带来销量,但亦增加市场上二手车的数目,另一国产车普腾见猎心喜,或随之跟进;至于其他非国产车或无意分享如此“烂市场”,可能得不偿失。
或许,国外市场呆滞,大力推行国内需求以振兴经济,间接连锁影响促成通货膨胀,物价高昂;即使国行报告通胀处于合理水准,但每天出门购物的家庭主妇,水暖鸭先知,无不高喊百物腾涨。政府临时应急的“一马商店”,徒有其表,而无实际;兴建更多廉价及30至40万的中价屋,亦对打工族帮助不上,反而刺激房屋上涨,皆属急就章“应景”之作。
进入就业市场的白领、蓝领阶层,月入2千至4千令吉,就面对“三卡”的冲击。除为了交通上下班须要“车卡”的供期;或者不能量力而为者还必须动用信用卡解困;收入提高后,房贷卡又来了。适婚男女又须为租房、儿女奶粉焦头烂额,若果夫妇一齐工作,还需要托儿所的一笔额外开销(除非家有两老可以代劳)。
所以,年轻人迟婚日趋严重,特别是华裔,多年前曾有乡团以现金鼓励生育,但是“生儿容易”,长期养活难,在考虑教育上更须庞大的负担;即使有华团、政府的贷学金,杯水车薪,无法与“他人”竞争,凡此种种,造成华裔人口日趋下降,沦为少数民族,以民主“算人头”的选举,才真正是华裔未来的悲哀。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