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首尔27日讯)任何具有策略意义的外国投资项目,都有望在柔新经济特区(JS-SEZ)中获得“量身打造”的奖励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税务奖励。
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首尔办事处主任鲁希占(Ruhizam Idris),星期三(26日)在首尔出席韩国-东盟商业论坛(Korea-Asean Business Forum)时,作出以上表述。
这场论坛由大华银行、普华永道韩国(Samil PwC),以及金张律师事务所(Kim & Chang)共同举办。
参与论坛的还有来自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印尼投资促进中心(IIPC)、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以及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的代表。
请投资者列出愿望清单
鲁希占在接受传媒访问时指出,这些激励措施可能包括人才奖励和进口税豁免等。
他说:“我们会请投资者列出他们的愿望清单,看看他们希望当局提供什么。”
他也认为,与其为外来投资设定固定的最低投资额,当局将依据项目是否具策略意义来评估,并考虑其对本地就业的带动效应等因素。
大马投资发展局在2月正式公布柔新经济特区税务优惠配套,申请有效期限自今年起至2034年底。
鲁希占补充说,当局在税务减免年限等细节上将保持灵活,可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鲁希占也透露,已有近10家韩国企业向当局询问在特区投资的可能性。但他强调,这些奖励措施不会仅限于韩国企业。
目前有意进驻的韩企大多属物流业。它们计划设立仓库等设施,将特区作为配送至亚细安市场的区域枢纽。
韩企看重低税率优势
牙科植体(implant)制造商Onecera是其中一家有意在特区设厂的韩国企业。公司创办人兼总裁朴宰奭医生受访时说,他计划在未来两三年间,在特区投资最多1000万美元(约4431万令吉)。
他也说,柔新特区的最大优势在于低税率。他看好特区作为亚细安地区分销中心的潜力。
Onecera的制造车间目前位于韩国富川市,面积达6000平方英尺,一年可生产10万个植体。
朴宰奭说,计划在特区设立一个培训中心,让东盟地区的牙医学习产品的使用方式。新设施将补充现有产能,使公司在未来或能每年生产30万个植体。
他指出,公司已在新加坡设立代表处。他原本也考虑在设厂,但因土地成本过高而作罢。“选择柔新特区能让我们保留接近新加坡的地理优势,同时降低营运成本。”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