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隆雪华堂决定恢复自1969年就停办的“七七公祭”活动,以纪念二战时期蒙难南侨机工,原本设定的主题是“反法西斯战争,共谋世界和平”,却因为这两句主题的第一个字组合起来恰好是“反共”,又适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党一百周年,正好触到中国共产党的眉头,肯定会让身为嘉宾的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难以下台。

在这个窘境下,隆雪华堂唯有马上修改活动海报和活动主题,从原本的“反法西斯战争,共谋世界和平”改为“反法西斯战争,谋求世界和平”,却仍成为大家的笑话。

其实隆雪华堂身为国内历史悠久的华人社团,自1923年创立以来,就一直是国内华团的领头羊,从最早与英殖民政府的互动,到二战结束后,马来西亚独立运动期间联合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雪州行团总会(行总)、霹雳中华大会堂及麻六甲中华总商会五大团体联合召开全马华人注册社团代表争取公民权大会,掀起了马来亚华人争取公民权运动,奠定了我国三大民族的基础。

1969年513事件爆发,隆雪华堂更是政府设七个救济总站之一,供应作为救济灾民之用,及运送食品与保管粮食的地点,协助了当时不少的民众渡过难关。1987年茅草行动期间,转身为被捕者的营救中心,1998年森州双溪立百养猪场爆发立百病毒,与马来西亚禽畜业联合总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隆雪中华工商总会、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森美兰中华大会堂、南洋商报、中国报和星洲日报成立“全国华团赈济养猪业灾黎联合委员会”,协助受灾的养猪户。

从原本的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到今天的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一直都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重要的支柱,从英殖民时期起至今天,勇于与国家霸权对抗,所呈交的各种备忘录与宣言包括1983年的《国家文化备忘录》、1985年的《华团联合宣言》、1988年的《全国15华团领导机构关于检讨<1961年教育法令>备忘录》、1989年《对1990年后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和建议备忘录》、1999年的《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等,都是身居前线与国家机器对抗,捍卫人民的权益。

对内,隆雪华堂也没有停止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从公民权问题、合作社事件、茅草行动到立百病毒爆发,都可以看到隆雪华堂的身影,组织不同的团体共同协助受影响的人士,帮助民众恢复正常的生活,这些都是不容抹杀的功劳。

回到“七七公祭”这个活动,它最早源于战后南洋华侨筹赈总会雪州分会在解散前仍有赈款一万五千元,后来将这笔钱托付雪华堂,代为抚恤死难侨工家属、办追悼会、并计划将这笔钱用作建立殉难机工纪念碑等。

雪华堂在1949年议决每年七月七日为雪州回国服务殉难机工纪念日,举行“七七公祭”,而选择七月七日进行公祭,主要说法是卢沟桥事变为抗战起始,以中国人(华侨)身份协助中国抗日办这个活动。

这个自1949年起进行的“七七公祭”一直到1969年因为“513事件”而停办,1970年也基于仍处于紧急状态而继续停办。到1971年再讨论这个课题时,雪华堂内部就以“为杜绝敏感性问题”,议决续停公祭七七机工殉难纪念碑。

这么一停,就到1973年正式议决取消“七七公祭”。

1973年取消“七七公祭”后,对于二战殉难同胞的公祭就留白,一直到1995年,雪华堂董事会认为应该举行终战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复办公祭活动,由数个隆雪华团于1995年成立、称为“纪念日据时期蒙难同胞工委会”的办事处,将公祭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个二战终战纪念日,在吉隆坡广东义山马来亚二战人民蒙难纪念总碑进行公祭。


隆雪华堂迷了路

从整个历史脉络来看,原本的“七七公祭“”是为了纪念当时雪州回中国服务殉难机工的纪念公祭,这个公祭也因为1969年513事件后,华堂内部也了解到这个公祭的不合时宜与敏感性而永久取消,并在1995年在二战终战纪念日八月十五日,以祭拜在二战时期的蒙难马来亚人,缅怀二战殉难同胞。

换句话说,华团早已从公祭南侨机工,扩大到二战蒙难同胞,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看,也从中国抗日起点“七七卢沟桥事变”及对中国认同的公祭,改为在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之时,对全国蒙难同胞的祭拜。

所以隆雪华堂在这个时候再复办“七七公祭”,用以为何?这是否有了解上世纪90年代前辈们更大格局的考量?还是以“历史”之名,在商言商?

“为追思及缅怀二战时期蒙难抗战先烈之贡献,及慎终追远,本著反对侵略战争,珍惜持续和平的原则,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议决恢复七七公祭活动。”要以此为目的也没有不可,但为何贵宾只有中国大使?当年对接南侨机工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在马来西亚协助人民抗日军的是英军部队,而抗日活动也不乏马来人、印度人等族群,所以这个公祭活动是否也该有英国驻马最高专员、中华民国驻马代表、友族同胞等人士的参与?否则拨开那个富丽堂皇的说辞,群众会分不清是这是追思马来亚抗日,还是中国抗日。

在这个疫情失控,政府失职的大时代,隆雪华堂也迷了路,不再有过去带领马来西亚华社的风范,空荡荡的隆雪华堂大礼堂,也失去了当初号召公民权运动的魄力,没有了513救济站的地位,在国家疫苗计划中掉了队,疫情爆发以来,只有在2020年4月份有发动物资的筹募活动,分发到雪隆区的十所医院,此后再无配合防疫的大型动员,今天人民陷入挂白旗的困境,隆雪华堂跟不上时代的脉搏,让这个著落在吉隆坡核心地带的硕大历史文化建筑,走过独立64年岁月又倒退回华侨身份认同的历史泥沼中,失去了与民众同在的先机,颇为遗憾。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事发地点。图取自网络

清洁工被垃圾车撞进压缩箱 翻找7千吨垃圾仍无身影

阅读全文

男友发4张用餐照 女子观察细节揭谎言断10年情

阅读全文
(示意图)

父带2幼子海边踏浪 竟遭大浪卷走80公尺远!

阅读全文

钓客开船湖中钓鱼 竟“钓起”38只落水狗

阅读全文

大马2名7旬老人 骑车万里到北京

阅读全文

one by one 第2回合?非也!

阅读全文

林德宜:中国崛起面对的挑战

名家

以下是10年前,我在中国之行的报告。尽管中国在进步,也在今年庆祝中共建党100周年,但我10年前中国之行的看法至今基本没...

阅读全文

郭朝河:我们的白旗不孤单

名家

请允许自己挂白旗吧。 无论是物质匮乏的,或是精神脆弱的,甚至已到了无法活下去的关口,都请暂时卸下武装与尊严,好好向外插旗...

阅读全文

谢诗坚:召开国会全民抗疫

名家

当我们在2020年3月18日实行行管令(MCO)以来,就未曾享有全面开放的时段。例如去年5月3日后,我们进入有条件的行管...

阅读全文

詹运豪:50年的扶弱政策:新经济政策——永无止境的政策(下篇)

名家

马来西亚寻租经济的一个重要和有意为之的副作用,就是利用新经济政策来富裕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巫统(UMNO)。像所有执政党...

阅读全文

詹运豪:50年的扶弱政策:新经济政策——永无止境的政策(上篇)

名家

今年是马来西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新经济政策(NEP)实施的 50 周年。用美国人的话说,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类比,...

阅读全文

陈逸飞:教育部是否因时制宜?

名家

从去年至今,马来西亚成千上万的学龄孩童绝大多部分时间的学习都处在不正常状态。去年三月,当学校首度因国家防疫政策而关闭时,...

阅读全文

陈海德:巫统的十字路口

名家

还未来得及在国会重开发挥影响力,巫统内部再度打开了分裂的序幕,鼓吹倒阿末扎希的巫统硝山国会议员纳兹里声称,已有25名巫统...

阅读全文

云天恩:“祖国”的终极定论(二)

名家

大马华人有国家认同的选择困难,这大概是华人在建立自身民族认同和大马国族认同的论述经营方面有“先天缺陷”,建国一代的华社领...

阅读全文

陈锦松:《苹果日报》悲情告别读者

名家

6月24日创刊26年的香港《苹果日报》出版最后一天实体报纸,正式告别读者。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这是香港已不是香港的注脚。...

阅读全文

郑庭河:绝地天通和民主

名家

在先秦古籍《国语∙楚语下》中有一段楚昭王和观射父的对话,其中提到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为了匡正当时“民神杂糅”所衍生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