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自己挂白旗吧。 

无论是物质匮乏的,或是精神脆弱的,甚至已到了无法活下去的关口,都请暂时卸下武装与尊严,好好向外插旗求救。 

求救不一定羞耻。对我来说,懂得自我察觉,知道无法独立承担而示弱,其实才是勇敢且负责任的行为。 

没有谁的人生会独立面对一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群居而活。就算种族、肤色、宗教、语言、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不同,但人类能存活甚至强大至今,说穿了就是来自基因底层的多元性。 

DNA配对组合越不同,才能培养出当前无数精彩绚烂的文明与科技。人类越多,差异性自然明显;强弱并非是永恒,而是取决于面对不同人事物展现的能量强度而已。 

有时你比我聪明,有时我比你有智慧;上一秒我缺少某个物质,下一秒你可能欠缺内在动力。月有阴晴圆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圆满,有的只是在匮乏时,向外寻求支援,还有人愿意撑住你。 

在疫情持续袭击,社会经济活动大幅停摆的此刻,愿意挂白旗的人,实际上我都真心感谢。 

要知道,现代社会再也不像以前,能有块后院种东西吃,或随意往大自然走就能找到食物。现代人都被房贷、车贷、通讯费、各种文明产物的消费等压得死死的,填饱肚子外,还有许多生活开销被迫纳入。 

甚至你若不使用一些像样的设备,工作可能就不保。没有投入相对的成本,就无法获取更好的后续报酬,这就是资本社会最残酷的挑战。 

所以,挂上白旗,愿意对外接受资助的人,意味著正视自己或家人的需求,愿意承担家里老幼妇孺的照顾责任,这才是成熟理智的表现。 

最美一道人文风景

肯挂旗,也意味著愿意为这个社会的和谐治安负责。很多人应该不会忘记,10多年前当整个社会模式开始转型,贫富差距日渐扩大时,一些人无法靠著正当手法获取足够收入,也找不到其他出路下,情急之下让良知蒙上了眼,选择偷抢拐骗来获取金钱。 

如今大环境经济更差,倒闭与失业潮连连,相信更迫使不少人徘徊在这种犯罪行为边缘,为了存活而铤而走险。 

比起用暴力犯罪手段达到目的,最终增加社会治安成本的行为,此刻愿意挂旗坦诚困境,并用温和的方式向外求救,实际上就是一种间接维持社会秩序的良知。 

可喜的是,他们愿意协商,社会也有许多善心单位回应。这真的是大马最美的一道人文风景。 

但请记得,除非获得当事者的真心同意,愿意把这种慈善当作激励范例而散播,否则要布施赠送,切记别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也不要敲锣打鼓宣传,只需要转达心意就好,让接收者依然有著最基本的生活尊严。 

布施是一种无偿奉献的行为,应该要撇开所有的傲慢与功利心,甚至连怜悯都不要有。不求对方回报,纯粹是想帮助,动机越纯粹,才能让这种扶持换到最温暖的价值。 

我异想天开,希望这种无私的挂白旗活动,或许还可解决多年来种族间的纠结。 

许多人都知道,在许多政客的误导或污蔑下,大马种族间已种下许多难以逆转的刻板印象。种族间纵然没有爆发大型冲突,但互动的交流也少之又少。在这片土地上,多元种族似乎都过著同床异梦的生活。 

突破种族藩篱

这次透过打破种族间隔的互助,不仅可以挽救许多家庭的命运,也是难得一次让彼此见证真正的善良,突破文化藩篱,换取真正的包容与尊重。 

若每个人能了解,各种族并非如此讨厌,很多事都只是回归个别人性,许多偏见产生都源自政客操作,这或许是这次疫情最大的功德。 

人生很简单。在高峰享受成就,在低潮享受人生。目前整体社会氛围低迷,大家能依偎的只有家人朋友,此时就好好谦卑面对生命的课题。 

能力较大的,就可以像蜘蛛侠扛起更多责任,付出更多;能力较少的,就先专注把自己安顿好,多做些让自己平静生活的事。 

没有谁比谁更了不起。若要迎接更美好的未来,此时唯有互相扶持,同舟共济。重点是,我们还能自发性救助,这算是目前最值得感恩的人性温暖。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截自视频

罐头吃到异物! 女吐出发现“发黑腐烂手指”

阅读全文
事发地点。图取自网络

清洁工被垃圾车撞进压缩箱 翻找7千吨垃圾仍无身影

阅读全文

男友发4张用餐照 女子观察细节揭谎言断10年情

阅读全文
(示意图)

父带2幼子海边踏浪 竟遭大浪卷走80公尺远!

阅读全文

大马2名7旬老人 骑车万里到北京

阅读全文

one by one 第2回合?非也!

阅读全文

林德宜:中国崛起面对的挑战

名家

以下是10年前,我在中国之行的报告。尽管中国在进步,也在今年庆祝中共建党100周年,但我10年前中国之行的看法至今基本没...

阅读全文

谢诗坚:召开国会全民抗疫

名家

当我们在2020年3月18日实行行管令(MCO)以来,就未曾享有全面开放的时段。例如去年5月3日后,我们进入有条件的行管...

阅读全文

詹运豪:50年的扶弱政策:新经济政策——永无止境的政策(下篇)

名家

马来西亚寻租经济的一个重要和有意为之的副作用,就是利用新经济政策来富裕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巫统(UMNO)。像所有执政党...

阅读全文

詹运豪:50年的扶弱政策:新经济政策——永无止境的政策(上篇)

名家

今年是马来西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新经济政策(NEP)实施的 50 周年。用美国人的话说,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类比,...

阅读全文

陈逸飞:教育部是否因时制宜?

名家

从去年至今,马来西亚成千上万的学龄孩童绝大多部分时间的学习都处在不正常状态。去年三月,当学校首度因国家防疫政策而关闭时,...

阅读全文

陈海德:巫统的十字路口

名家

还未来得及在国会重开发挥影响力,巫统内部再度打开了分裂的序幕,鼓吹倒阿末扎希的巫统硝山国会议员纳兹里声称,已有25名巫统...

阅读全文

云天恩:“祖国”的终极定论(二)

名家

大马华人有国家认同的选择困难,这大概是华人在建立自身民族认同和大马国族认同的论述经营方面有“先天缺陷”,建国一代的华社领...

阅读全文

陈锦松:《苹果日报》悲情告别读者

名家

6月24日创刊26年的香港《苹果日报》出版最后一天实体报纸,正式告别读者。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这是香港已不是香港的注脚。...

阅读全文

郑庭河:绝地天通和民主

名家

在先秦古籍《国语∙楚语下》中有一段楚昭王和观射父的对话,其中提到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为了匡正当时“民神杂糅”所衍生的乱象,...

阅读全文

冯振豪:决不能放弃手中一票

名家

自从希盟告别“蜜月期”以后,社会开始弥漫著对政局沮丧的态度,普遍认为选举就是在选烂苹果。2020年喜来登政变爆发,议员跳...